《卖油翁》教案

2023-09-13

《卖油翁》教案 篇1

  教学重点与目标:

  反复诵读,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

  1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生动,文字浅显,可由学生自读,教师稍加串讲即可。

  一简介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主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继唐朝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著作收在《欧阳文忠公文集》里。

  二掌握字词

  公(男子尊称)善(擅长)矜jīn(自夸)释担(放下担子)睨nì(斜着眼看,斜视)

  发矢shǐ(射出箭)但(只)微颔hàn(微微点头)汝(你)精(精通)熟(熟练)

  尔(通“耳”,罢了)忿然fèn(气愤的)安(怎么)轻(轻视)以(凭)酌zhuó油(倒油)

  覆(盖)徐(慢慢地)杓(油杓)沥(注)因(于是)惟(只不过)遣(打发)

  三反复诵读,感受简洁的叙述技巧,并且可就文中所进行包含的道理进行讨论。

  1诵读

  2复述故事。

  3分析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

  一分析第二段:写二人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

  4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 “睨”“微颔”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4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主要是陈尧咨的问话。“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如先质问“汝亦知射乎”,这里的“汝”,多少还带一些尊重,但话中含有只有他才了解“射”的`意思。可谓语带自满。当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只表示不过如此时,立刻表现出了心中的不满。“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忿然”表现其骄横之态,一个“尔”,道出陈尧咨的高高在上;一个感叹,表现了他的愤慨。而当不得不服卖油翁时,他也仅表现出“笑而遣之”的态度。这个“笑而遣之”是具有深刻的含义,含着尴尬的情态。

  5学生谈谈对两人的看法。

  ——陈尧咨骄傲不可一世,卖油翁虽然技高一筹,但并不为此而矜持,体现出智者超然物外之态。

  6本文通过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卖油翁》教案 篇2

  课前预习:对照注释或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试读课文三遍。  

  咨(zī) 矜(jīn) 圃(pǔ) 睨(ní)  

  颔(hàn) 忿({fèn} 酌(zhuó) 斫(zhu6)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三、解词。  

  ①矜:骄傲。问:陈尧咨为什么骄傲?(善射,当世无双。)  

  ②尝:曾经。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衔接)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圃:场地。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  

  ⑥发:即“發”,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四、诵读练习。  

  具体的步骤是:(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达到“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

  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后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

  学生齐诵。

  教师: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干脆把题目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不行)为什么?(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分段练习背诵,方式要灵活;下面只列出指导要点:  

  第一段指导要点  

  ①问: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陈康肃公尧咨的青年时代?(目的是让学生从叙事中看出他少年气盛,也要顺便说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古人叙事中书人名常用该人后来的爵位或谥号,以示尊敬。)  

  ②要用客观叙述的口气读,如讲故事。应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③首句是铺垫,要读得平缓;“自矜”一语重读,为下文问卖油翁张本。,  

  ④次句写情节开端,至“释担而立”可作一顿,表明卖油翁将有所为;再重读“睨”“久”二字,使听者疑团更重。  

  ⑤末句再回到平缓语调,因为疑团已解——原来卖油翁有意观射,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十分赞许。  

  第二段指导要点  

  ①这段主要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读时应摹拟人物的语气:陈尧咨两问皆因骄而怒(照应上文“自矜”),声重而急;卖油翁两答皆因胸有成竹而从容自若,声轻而缓。  

  ②对话而外皆作者叙事语,要读得平缓,力求再现卖油翁的从容之态。末句“笑而遣之”是故事结局,平淡中似有寄托,读时当有余韵。  

  五、内容分析。  

  教师:现在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同学们说说它的大意(“此”,指卖油翁;“与”,这里是跟(人相比)的意思;“何异”,有什么不同,用反问口气,等于说没有什么不同。)请用陈述句来说。(他跟庄子说的解牛者、斫轮者是一类人)这是比拟的说法,作者内心的意思呢?(称赞卖油翁的神妙技术)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这很难回答,要仔细想想。  

  教师:《庄子》书中这两个人,都不是普通的技工,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事物的道理。解牛者叫庖丁,他解牛是根据牛体的结构用刀,不用眼睛看,而用精神活动去接触牛体;斫轮者叫轮扁,他制作车轮也全*心领神会。据此,请说说作者这句话的深一层的意思。(卖油翁同样是深知事物道理的人)  

  教师:懂得了作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贯穿起来:①陈尧咨善射,而以此“自矜”,说明了什么?(不见得深知射箭的道理)②卖油翁释担而立,久而不去,有什么目的?(作细致的观察)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说明了什么?(卖油翁据此断定陈确实不深知射箭的道理)④“但微颔之”有什么用意?(诱使陈来问他)⑤“无他”是什么意思?(不精通射箭道理)⑥表演酌油的技巧,有什么用意?(教育陈尧咨)⑦陈尧咨为什么“笑而遣之”?(他懂得了老人的意思)  

  教师:这个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要点:精益求精,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  

  六、留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读故事的感想记在日记本上。

《卖油翁》教案 篇3

  [教学目标及重点] 

  编排课本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使学生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共同学习《卖油翁》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教师重点点拨的字词①矜:骄傲。②尝:曾经。③圃:场地。 

  ④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 

  ⑥发: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让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搞机械的翻译。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创造性的复述。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2. 思考讨论: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 

  明确: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3.编排课本剧。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这个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作者用卖油翁对酌油技巧的解释来揭示。 

  『布置作业』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则戏剧。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

《卖油翁》教案 篇4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状元”都是巧匠能工,他们娴熟的技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则故事《卖油翁》,陈康肃公和卖油老人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熟能生巧,每个人都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因为山外有山,所以只能精益求精。(板书课题)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文言实词。

  2.直译文章,

  3.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特色。

  (二)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教师简介)

  2.范读文章,并训练学生诵读,读准下列字音

  咨 矜 睨 颔 杓 酌 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2.教师以投影的形式来巩固实词含义。

  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自矜、射、覆、沥、遣、圃、释

  3.请学生来复述这个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看其对文章是否真正理解。

  4.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

  第一自然段都交待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哪段文章写得具体?(学生用笔将这些文字划出)

  明确并继续提问描写卖油翁沥油的'具体生动。为什么?

  作家要通过这件小事来表现“熟能生巧”的道理。写卖油翁沥油的一段文字要比写陈尧咨善射的一段详细。如此安排是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对卖油翁详写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了他以理服人,以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几字简略叙述,将笔墨多放于他的恃技而骄。

  6.请学生分析并讨论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到依据:

  ①陈尧咨 恃技而矜,盛气凌人,“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狂傲、骄横,“尔安敢轻吾射!”

  ②卖油翁 技艺高超,为人谦逊,“惟手熟尔。”

  7.分析讨论本则故事的艺术特色。

  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描写细致人微。

  8.明确文章主旨。

  学生口头概括文章主旨,教师最后明确。

  (四)总结、扩展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之间的—段小故事,告诉同学们即便有了专长,也不应恃技骄傲,一切技艺都是熟能生巧的。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四。

《卖油翁》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励学生为实现四化勤学苦练。

  二、学习通过具体记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三、懂得文言虚词“而”的连接作用及其他用法。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旧课。

  背诵《卖炭翁》。

  二、作者介绍。

  1.复习欧阳修的七绝《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2.欧阳修(10CR--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拭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下学期我们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请同学试答:本文主要记叙了怎样的一件事?写了哪几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三、领读全文,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

  四、讲读第1节。第1节写一射一看。

  思考: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射者)

  2.卖油翁是在怎样场景中出现的?动作、神态如何?

  (静中有动)

  3.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逐字逐句讲解。

  指点:

  (1)把句中省略的主语补上。

  (2)“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楚。

  (3)比较:举世无双,当世无双,首屈一指;

  正视,注视;

  微领,赞许,喝采。

  (4)射者与观者评价不一,有矛盾。

  4.学生读熟第1节,注意人物的语气。

  五、讲读第2节。

  写射者与看者引人深思的对话。

  1.先看问与答的第一个回合。

  (1)“问”由何引起?“微颔”、“自矜”--主观与客观评价有矛盾。“问”是逼出来的。

  (2)“问”是进攻性的,有火气,不服气。射:箭法。精:精良、精妙、精湛。

  (3)答者招架,沉着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轻描淡写一句。这一句更有损陈的自信自矜心理,于是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2.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①“问”者火冒三尺,“忿”;语气是责问“安敢”。

  ②“答”者摆事实,不仅说,而且当场表演,表演了再说,胸有成竹,从容自若。注意:“我亦”,并未因自己的绝技而自夸。

  3.在事实面前,康肃“笑而遣之”。由“忿”而“笑”,心中信服。

  4.学生对读,体会语气。(轮流)

  六、提问,分析。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运用文中现成语句)

  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是因为:

  (1)剪裁合理。(宾主分明,繁简得当)

  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细部清晰,动作、神态:手艺和议论,均写得精确。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这是由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中现象烂熟于心。)

  (2)对比鲜明。

  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陈尧咨卖油翁

  技艺:善射(十中八九)善酌(绝技)

  态度:浮躁从容、沉着

  (3)语言精炼。

  高明的猎手一枪能击落飞鸟,语言运用也如此。炼,把细心观察所得用精确的词句表现、刻画,就可生如绘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动词、形容词等。

《卖油翁》教案 篇6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了解“之”在课文中的指代对象。掌握“咨、矜、睨、颔、忿”等5个字。 

  3、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4、感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勤学苦练。 

  二、 教学重点 

  1、“之”字的指代意义;利用关键词语归纳中心。 

  三、 教学难点 

  1、领会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四、 教学课时:三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掌握“咨、矜、睨、颔、忿、谥、酌、杓 ”等字的音和形;理解“当世无双、十中八九、自矜、熟能生巧”等词语的意义。 

  3、了解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二、 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唐 韩愈、柳宗元 宋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2、检查预习要求。 

  注音:尧咨(zī)  自矜 (jīn)  家圃(pǔ)  睨之(nì) 

  颔之(hán) 忿然 (fèn)  酌油(zhuó) 

  3、 全文,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讲读第一段 

  思考:①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 

  明确:善射;自矜(在讲到“当世无双”时可以用“举世无双”、“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进行对比。 

  ②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 

  明确:睨之,久而不去,微颔。说明略表赞许的同时又感到美中不足。 

  ③小结:这一段简介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陈尧咨对自己的箭术的评价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明显有差距,有矛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协作特点 

  二、教学过程 

  1、讲读第二段 

  ①这段文字从冲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几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连续发问,咄咄逼人,表现出强烈的自矜、自傲。而卖油翁沉着招架,淡淡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轻描淡写却底气十足。 

  第二个回合:卖油翁轻描淡写的话更有损陈尧咨的自信自矜心理,于是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陈尧咨忿然作色:“尔安敢轻吾射!”火冒三丈,出语狂敖。而卖油翁心平气和,用自己数十年的练就的绝技来教育陈尧咨。 

  从“我亦”二字中可以看出,卖油翁并未因自己的绝技二自满自夸。 

  第三个回合:陈尧咨在事实面前服输了。由“忿”到“笑”,说明他对自己的缺点已经有所认识。 

  ②小结: 

  “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写得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言行来描写。陈尧咨的轻狂自傲,卖油翁的从容稳重跃然纸上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协作特点。 

  2、熟读成诵 

  3、将本文译写成现代汉语的记叙文。 

  二、 教学过程 

  1、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记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归纳协作特色。 

  本文短小精悍,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却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 

  3、熟读成诵。 

  4、译写练习。 

  三、 板书设计 

  陈尧咨              卖油翁 

  (略)               (详) 

  技艺: 善射 (十之八九)       善酌 (堪称绝技) 

  态度: 自矜 (浮躁自傲)       手熟 (从容沉静) 

  中心:熟能生巧 

  四、 练习辅导: 

  1、 释下面的加点词语: 

  善射 自矜 释担 微颔 发矢 无他 因曰 

  2、课后            练习三要求解释加点的“之”字。

《卖油翁》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三、解词。

  ①矜:骄傲。问:陈尧咨为什么骄傲?(善射,当世无双。)

  ②尝:曾经。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衔接)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圃:场地。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

  ⑥发:即“發”,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四、诵读练习。

  具体的步骤是:(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达到“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

  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后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浅,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

  学生齐诵。

  教师: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干脆把题目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不行)为什么?(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分段练习背诵,方式要灵活;下面只列出指导要点:

  第一段指导要点

  ①问: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陈康肃公尧咨的青年时代?(目的是让学生从叙事中看出他少年气盛,也要顺便说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古人叙事中书人名常用该人后来的爵位或谥号,以示尊敬。)

  ②要用客观叙述的口气读,如讲故事。应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③首句是铺垫,要读得平缓;“自矜”一语重读,为下文问卖油翁张本。,

  ④次句写情节开端,至“释担而立”可作一顿,表明卖油翁将有所为;再重读“睨”“久”二字,使听者疑团更重。

  ⑤末句再回到平缓语调,因为疑团已解——原来卖油翁有意观射,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十分赞许。

  第二段指导要点

  ①这段主要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读时应摹拟人物的语气:陈尧咨两问皆因骄而怒(照应上文“自矜”),声重而急;卖油翁两答皆因胸有成竹而从容自若,声轻而缓。

  ②对话而外皆作者叙事语,要读得平缓,力求再现卖油翁的从容之态。末句“笑而遣之”是故事结局,平淡中似有寄托,读时当有余韵。

  五、内容分析。

  教师:现在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同学们说说它的大意(“此”,指卖油翁;“与”,这里是跟(人相比)的意思;“何异”,有什么不同,用反问口气,等于说没有什么不同。)请用陈述句来说。(他跟庄子说的解牛者、斫轮者是一类人)这是比拟的说法,作者内心的意思呢?(称赞卖油翁的神妙技术)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这很难回答,要仔细想想。

  教师:《庄子》书中这两个人,都不是普通的技工,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事物的道理。解牛者叫庖丁,他解牛是根据牛体的结构用刀,不用眼睛看,而用精神活动去接触牛体;斫轮者叫轮扁,他制作车轮也全靠心领神会。据此,请说说作者这句话的深一层的意思。(卖油翁同样是深知事物道理的人)

  教师:懂得了作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贯穿起来:①陈尧咨善射,而以此“自矜”,说明了什么?(不见得深知射箭的道理)②卖油翁释担而立,久而不去,有什么目的?(作细致的观察)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说明了什么?(卖油翁据此断定陈确实不深知射箭的道理)④“但微颔之”有什么用意?(诱使陈来问他)⑤“无他”是什么意思?(不精通射箭道理)⑥表演酌油的技巧,有什么用意?(教育陈尧咨)⑦陈尧咨为什么“笑而遣之”?(他懂得了老人的意思)

  教师:这个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要点:精益求精,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

  六、留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读故事的感想记在日记本上。

《卖油翁》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 “以” “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课文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教学设计》。”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下面,我们就来结识欧阳修笔下的这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3、检查预习

  咨zī 矜 jīn 圃pǔ 睨nì 失shǐ

《卖油翁》教案 篇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文学常识及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领会“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使之力戒骄傲自矜的不良习气。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欲抑先扬,波澜横生的构思美,以及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情趣美。

  二、学法引导

  1.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先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课文,以达到熟背。

  2.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疏通全文,理清故事的脉络,了解故事的内容,领悟“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

  3.揣摩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安排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且怎样通过生动传神,细深入微的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

  4.写一篇渎后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准确直译文章。

  解决办法: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教师明确重点、难点处的字词含义,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感知。

  2.难点

  分析文章.写作特色及人物性格。(在疏通文意基础上,请学生来复述故事概梗,从而.总结出文章情节起伏,人物性格复杂,描写细致人微的特点。)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教学挂图。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的.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设计

  1.强化诵读训练,指导学生识记文言实词含义。

  2.准确直译文章,能够当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4.通过课堂讨论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状元”都是巧匠能工,他们娴熟的技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则故事《卖油翁》,陈康肃公和卖油老人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熟能生巧,每个人都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因为山外有山,所以只能精益求精。(板书课题)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文言实词。

  2.直译文章,

  3.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特色。

  (二)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教师简介)

  2.范读文章,并训练学生诵读,读准下列字音

  咨 矜 睨 颔 杓 酌 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2.教师以投影的形式来巩固实词含义。

  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自矜、射、覆、沥、遣、圃、释

  3.请学生来复述这个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看其对文章是否真正理解。

  4.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

  第一自然段都交待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哪段文章写得具体?(学生用笔将这些文字划出)

  明确并继续提问描写卖油翁沥油的具体生动。为什么?

  作家要通过这件小事来表现“熟能生巧”的道理。写卖油翁沥油的一段文字要比写陈尧咨善射的一段详细。如此安排是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对卖油翁详写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了他以理服人,以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几字简略叙述,将笔墨多放于他的恃技而骄。

  6.请学生分析并讨论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到依据:

  ①陈尧咨 恃技而矜,盛气凌人,“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狂傲、骄横,“尔安敢轻吾射!”

  ②卖油翁 技艺高超,为人谦逊,“惟手熟尔。”

  7.分析讨论本则故事的艺术特色。

  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描写细致人微。

  8.明确文章主旨。

  学生口头概括文章主旨,教师最后明确。

  (四)总结、扩展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之间的—段小故事,告诉同学们即便有了专长,也不应恃技骄傲,一切技艺都是熟能生巧的。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四。

《卖油翁》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文言虚词。

  2、能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

  3、情感: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解决办法: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2、难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本册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卖油翁》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同学们想知道这个人生道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1、初读

  ①播放朗读视频

  ②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③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④分角色朗读(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⑤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2、解读

  通过阅读环节,学生已初步理解了课文。怎样朗读得更好?学生已明白,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正确朗读。由此,开始解读文章内容。

  ①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

  ②学生质疑,师生解答。

  ③教师针对字、句理解质疑,学生回答,巩固基础知识。

  ④翻译全文。

  3、品析

  1、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

  熟能生巧

  卖油翁—微颔—笑答—酌油

《卖油翁》教案 篇11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互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2、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4、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5.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四、疏通文意:

  1、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要求有讨论,有记录)

  2、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翻译)。

  3、同桌检查翻译情况(互译)。

  4、师检查翻译,请同学发言。

  5、学生评价翻译,师订正。

  五、让学生复述故事:(课本剧表演)

  六、分析课文: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小结:这一段简介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陈尧咨对自己的箭术的评价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明显有差距,有矛盾。

  3、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4、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讨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5、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6.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明确】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卖油翁看射箭时的冷淡表情使陈尧咨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得佩服、认输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了卖油翁酌油技术如此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7.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 (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

  明确: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明确: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

  七、“探究”拓展:

  1、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

  2、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③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⑤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⑥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八、课文总结: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情节简单,但波澜起伏;文字浅显,却韵味无穷。让我们不得不为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到自豪。愿同学们在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过程中,扩大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布置作业:

  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卖油翁》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卖油翁》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掌握较熟,老师基本能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翻译,老师只需强调重点字词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掌握重要实词“善”、“矜”、“睨”、“颔”、“忿”“尝”等的含义。积累文言虚词“而”、“以”、“之”等。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译课文,把握中心。

  1.感受“孰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加以苦练。

  2.培养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

  1、道具:(因为找不到铜钱)一个小瓶子,口与铜钱,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个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学生上台,把瓢里的水倒进小瓶子。

  3.师:要求其他同学观察他倒的水有没有洒出来(有),谁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课题《卖油翁》

  5.解题:卖油翁,卖油的老头,没有具体的名字。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类能工巧匠多的不计其数,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被湮没,连名字也不可靠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积极培养后进。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成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手中的笔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根据自己听到的读音及停顿,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3.师巡视,检查学生注音及节奏划分情况。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节奏划分,要求学生订正。

  Ppt:读准字音。

  矜jīn圃pǔ矢shǐ

  忿fèn酌zhuó杓sháo

  遣qiǎn颔hàn睨nì

  Ppt:把握节奏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齐读课文,把握节奏。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成果展示。(学生主动翻译课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译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

  (板书)

  通假字: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折。

  古:善于,擅长。

  2.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但手熟尔。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2.久而不去连词表修饰

  3.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以:

  1.公亦以此自衿介词凭、靠

  2.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3.以钱覆其口介词用、拿

  4.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拿

  之:

  1.睨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4.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葫芦

  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卖油翁

  四.再读课文,准备复述。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要求:1.用自己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2.尽量不要看课。3.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词进行复述。

  让自愿上台的学生进行倒水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认真观察,看他们实验的效果,并作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学生读课文,并进行圈点批注。

  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老师巡视学生给课文划分的节奏,并给予指导。

  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几类分别板书。

  老师提示,并用多媒体展示。

  复习虚词及常用虚词“而”“以”、’之”等的用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实词、虚词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夯实了基础,为我们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相信下一节课的学习会容易的多。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编课本剧

  板书设计

  通假字:

  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2.久而不去连词表修饰

  3.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以:

  1.公亦以此自衿介词凭、靠

  2.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3.以钱覆其口介词用、拿

  4.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拿

  之:

  1.睨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4.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葫芦

  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卖油翁

  教学反思

  亮点 《卖油翁》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文字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通过第一遍朗读便能知道文章大意。为了夯实考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给学生,着不仅夯实了基础,而且还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感觉上课轻松了许多。

  不足 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自己上黑板归纳板书,且有的知识对学生不放心,讲得过细,有点画蛇添足。

  再教设计

  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给学生,留点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去补白。

  教学过程(第二学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动作、神态)

  ○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

  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

  陈尧咨:骄傲、自负

  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点拨:年轻时候。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但从课文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好。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以此自矜”。对比效果明显,作者很显然要突出的是卖油翁,因此,标题不能改。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让看待自己的长处?名言警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水满自缢。

  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孰能生巧?

  圈点、批注

  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写在黑板上

  从自己经历,谈孰能生巧的体会。

  提示:表演者有没有把握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老师作适当点拨。

  课堂小结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买油的老头,能在买油这个行业中流芳千古,这与他的功多历熟十分不开的。生活中,你看到或亲自经历的“熟能生巧”的例子?他给你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希望你能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复实践,争做本行业中的“状元”。

  作业布置

  1.片段作文,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人

  2.预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板书设计

  《卖油翁》欧阳修

  汝亦知射乎

  语言自负略

  尔安敢轻吾射

  陈尧咨

  神态:忿然-----暴躁

  对比睨之

  人物神态稳重

  微颔之

  卖油翁语言:无他,但手熟尔。-------谦虚详

  动作:“取”、“置”、“覆”、“酌”、沥----动作熟练

  教学反思

  亮点 本节课课本剧的表演,看似有点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磨刀不费砍柴工。”课本剧的表演,不单单看表面的结果,关键的是学生下去准备的过程。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课文,而且还要把人物象形展现出来,因此,功夫是做足了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那还用老师再讲吗?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高兴,老师教的轻松。下课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不足 如果课前能对学生的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指导,课堂表演效果更好,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

  再教设计

  如果在教一遍课文,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而不是课堂上,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的去让学生学有所获。

《卖油翁》教案 篇13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3、 掌握实词:矜 颔 释 徐 以 但等。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是要获得超群的技艺必须经过反复多练以达到熟练的程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熟练有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情况。

  2、学生交流预习中解决的字词读音:

  矜 圃 睨 矢 颔 忿 酌

  3、指名学生试读后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三)疏通文章,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学生逐句解释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1、默读课文,思考: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变化的过程?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2、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先简要介绍陈尧咨因善射而矜持,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自是不满,质问声中“自矜”之太跃然纸上。而卖油翁从容对答,点出“无他,但手熟尔”。但陈尧咨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是“轻吾射”,“忿然”一词表现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而卖油翁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当场献技,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板书: 自矜

  ↓

  不满而质问

  ↓

  忿然

  ↓

  笑而遣之

  3、卖油翁的过人之处又有哪些?

  明确:通过对其酌油动作的描写“取”“置”“覆”“酌”“沥”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结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领。

  4、看了卖油翁的当场献技,又听他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时,陈尧咨会想些什么?

  5、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人的不同语气。

  6、概括课文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五)总结课文

  1、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

  明确: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

  2、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应该 怎样看待熟能生巧?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整理文言实词

  3、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卖油翁》复习指南

  一、 字句解释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关键字:善:善于;擅长。当世:当时。当:处于(某个时候) 世:时代。

  句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2.公亦以此自矜。

  关键字:公:指陈尧咨。以:凭。此:这(一点),这(个本领),指“善射,当世无双”。自矜:自我夸耀。矜:夸耀。

  句译:他(陈尧咨)也凭这一点自我夸耀。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关键字: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去:离开。

  句译:有一个卖油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

  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关键字:其:代词,他,指陈尧咨。矢:箭。中:射中目标 但:只。颔:点头。

  句译:(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音dì,目标),只是微微点头。

  5.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关键字:汝:你。亦:也。知:懂得。射:射箭的技术。精:精妙,精湛。不亦……乎:反问句式,不也……吗?

  句译: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也很精妙吗?

  6.无他,但手熟尔。

  关键字:他:别的(奥妙)。但:只。熟:熟练。尔:同“耳”,罢了。

  句译:(这)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7.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关键字:忿然:气愤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轻视,小看。

  句译: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8.以我酌油知之。

  关键字:以:凭。酌油:倒油。知:知道。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句译: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9.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关键字:乃:于是,就。取:拿。置:放。以:用。覆:覆盖,盖。徐:慢慢地。沥:向下灌注。

  句译:于是(卖油翁)拿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口,用勺子慢慢地将油向下灌注(到葫芦里)。

  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关键字:自:从。 而:但是

  句译:油从钱孔中注入葫芦,但是铜钱却没有沾湿。

  11.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关键字:因:于是。亦:也。唯:只。尔:同“耳”,罢了。

  句译:于是他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12.康肃笑而遣之。

  关键字:遣:打发。之:代词,指卖油翁。

  句译: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

  二、内容理解

  1.作者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2.段落大意:

  第一段:陈尧咨射箭。

  第二段:卖油翁酌油。

  本文篇幅短小,含义深刻,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陈尧咨恃技而骄,盛气凌人,卖油翁技高一筹,却谦逊沉稳。人物性格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得以展现。

  3.中心归纳: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发:即使拥有技艺才华,也应谦逊。

  《卖油翁》原文和译文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卖油翁》教案 篇14

  教学重点与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1  

  教学设想:本文故事生动,文字浅显,可由学生自读,教师稍加串讲即可。 

  一简介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主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继唐朝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 ,尤其是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著作收在《欧阳文忠公文集》里。 

  二掌握字词 

  公(男子尊称)  善(擅长)   矜jīn(自夸)   释担(放下担子)    睨nì(斜着眼看,斜视) 

  发矢shǐ(射出箭)    但(只)    微颔hàn(微微点头)    汝(你)  精(精通)  熟(熟练) 

  尔(通“耳”,罢了)  忿然fèn(气愤的)  安(怎么)  轻(轻视)  以(凭)   酌zhuó油(倒油) 

  覆(盖)  徐(慢慢地) 杓(油杓) 沥(注)因(于是)惟(只不过) 遣(打发) 

  三反复诵读,感受简洁的叙述技巧,并且可就文中所进行包含的道理进行讨论。 

  1诵读 

  2复述故事。 

  3分析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 

  一分析第二段:写二人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 

  4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 “睨”“微颔”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4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主要是陈尧咨的问话。“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如先质问“汝亦知射乎”,这里的“汝”,多少还带一些尊重,但话中含有只有他才了解“射”的意思。可谓语带自满。当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只表示不过如此时,立刻表现出了心中的不满。“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忿然”表现其骄横之态,一个“尔”,道出陈尧咨的高高在上;一个感叹,表现了他的愤慨。而当不得不服卖油翁时,他也仅表现出“笑而遣之”的态度。这个 “笑而遣之” 是具有深刻的含义,含着尴尬的情态。 

  5学生谈谈对两人的看法。 

  ——陈尧咨骄傲不可一世,卖油翁虽然技高一筹,但并不为此而矜持,体现出智者超然物外之态。 

  6本文通过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四背诵。 

  五板书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尧咨:善射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 “尔”        ——骄傲不可一世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      “睨”“微颔”                                 ——超然不自傲 

  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