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篇1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2.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想。
教学重点:
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资料助读:
孔子及《论语》简介
(1)《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知学习:
1.课文朗读: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渎: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
2、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 “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一)内容提要
本课所选内容主要涉及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读书做学问的,二是修身养性的,三是关于立志与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问题设计
1.为什么每一则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所以《论语》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说的话。
2.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吗?
提示:古代人对“三”、“六”、“九”有一种数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数,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3.孔子关于读书的论述对我们有何启发?
提示:关于读书,孔子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独到见解,并以“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来进行论证。这些对于我们科学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学习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4.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一词在《论语》中的“出镜”率最高,约一百多次。孔子认为君子除了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与人和睦相处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说话和做事的标准,他应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义”。
(三)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和警句等。
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格言警句
1.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3.谈修身做人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正确认识和评价《论语》
一个时期以来,孔子及其《论语》似乎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
2.与课文自相对照,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好,今后有何打算?
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要求注明出处、含义。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篇2
中学导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科目语文 课题 10.《论语》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9.14
主备人:张亚亚 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 年级七年级 班级_________
【学习目标】复习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
2.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预习检测
一、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二、“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三、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示目标:品味句子中的深刻含义,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而时习之。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的有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表修饰的有
二、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三、古今异义字
君子:古义( )今义( ) 可以:古义 ( ) 今义( )
匹夫:古义( ) 今义( )罔: 古义( )今义( )
水:古义( )今义( ) 朋:古义( ) 今义( )
儿女:古义 ( )今义( )
五、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 人不知而不 人不知而不
为 而 博学而笃志 知
为人谋 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
课后练习 : 完成练习册“拓展提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