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认识其生存状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3、举行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国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二、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
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突破: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因为它的珍稀,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又因为它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所以它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的身份,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人类恣意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许多珍奇动物,已濒临灭绝的地步,像丹顶鹤、朱鹮、大熊猫等。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些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国宝—大熊猫》。(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
2、课前热身
叶永烈 (1940— ):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浙江温州人。195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8年开始科学普及读物的创作。1963年毕业后,在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981年起在上海市科技协会专事写作。1982年被选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并任中国科普创作常务理事、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等职。作品有中篇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后以写作报告文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
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文中说明次序的方法和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基础知识:1、作者:叶永烈。 2、字词的音、形、义。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
学习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理清内容和结构,重点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可能回答:喜欢澳大利亚的树熊。喜欢南极的企鹅。我喜欢中国的大熊猫。)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其中李明同学特别喜爱大熊猫,那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学生可能回答:活泼可爱的动物。大熊猫毛色黑白相间。它走路懒洋洋的。它最爱吃竹子。大熊猫会爬树。)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释题。
1、作者:叶永烈。
2、释题:“大熊猫”点明说明对象。“国宝”点明说明重点。
“---”解释说明。
三、检查预习。
四、 研析新课
1、我们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标题中的“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你们能否从题目找出大熊猫的特点。(学生回答:是国宝。)国宝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大熊猫的珍贵。)
很好!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那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同桌间讨论。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讨论)
许多同学都举手了,那么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究竟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
(学生回答:课文17小节中“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对。这位同学一下子找准了17小节,我们一起把17小节来读读,看看大熊猫珍贵的原因何在?
(生齐声朗读后,学生回答)
对,是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
2、结合学生回答,理清思路,列出提纲。(三大部分)
3、同学们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这三个特点。(1—7段)
(学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点,然后举手)
(学生可能回答:课文第6小节“大熊猫……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可以看出它体态可爱。
课文第4小节“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体态可爱。)
师: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
(学生可能回答:我认为这节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很生动。拟人和排比。“有时……有时……有时……”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经心”“摇摇晃晃”是拟人的动作。)
师:对。这些修辞手法把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的模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再读1---7段思考:(1)引用古籍记载意在说明什么?(2)日本“熊猫热”说明什么?
五、小结。
六、作业:1、抄写词语。2、《学习与评价》和《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 学习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3、 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4、 形象生动的说明;
三、教学设想:
5、 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
6、 运用多媒体教学;
7、 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8、 课时安排: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 :
一、 解释标题,导入 新课
1、 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
2、 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
3、 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二、 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嬉(xī)戏 憨(hān)态可掬(jǖ) 濒(bīn)危 璀璨(cuǐ càn)
邛崃(qióng lái) 浩瀚(hàn) 栖(qī)息 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yì)日 繁衍(yǎn)
三、 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1、 文章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的?
2、 如果让你来介绍大熊猫,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
3、 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明确:
1、
我国特有
国际公认 暗扣说明中心
古籍记载
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 直接点明说明中心
活化石
2、 外形特点:可爱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3、大熊猫生活现状:学生可根据有关资料,围绕大熊猫濒临灭绝,阐述自已的观点。
四、 讨论题:
根据我们今天所学以及你课外查阅资料的结果,请你谈谈 应当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五、布置作业 :
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及参考有关资料,写一篇保护大熊猫的文章。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3.增强关心、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通俗易懂,知识丰富,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主要是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同时对说明语言和说明方法进行复习。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导人。(出示挂图。)
让学生辨认大熊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国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可。)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国宝——大熊猫》。(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作品颇多,前期有中篇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荣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后期以报告文学为主,有传记《张春桥浮沉录》《王洪文浮沉录》《陈伯达其火》等。
要求:了解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内容丰富,用语准确,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中能有所收获。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章重点告诉了我们有关哪些大熊猫的知识?
4.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5.学生讨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憨态可掬笨拙濒危 貘 上林苑 邛崃
璀璨 北碚分娩翌日繁衍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韵,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文章重点告诉了我们有关哪些大熊猫的知识?
明确:(在德国受到“贵宾”待遇。人见人爱。它是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形象:长相俊俏,神态温驯。在国外受到欢迎。分布地域狭窄。大熊猫的得名。属食肉目,却喜食竹,且食量很大。活动范围与季节有关。性情孤僻繁殖
艰难。因此,它是名副其实的“国宝”。)
注意:上述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要求: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3.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确:由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可根据情况补充下列内容:
(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
(《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
(绝大部分山岭都是悬崖绝壁。)
要求: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
4.学生讨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明确:主要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予以引导和指导。
(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引用说明、举例子等。)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课文第12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大熊猫为什么弃荤食素?用原文话回答。
②指出本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
③“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中的“有时”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④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注意:“据科学家研究”不能遗漏。
②列数字。
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④主要介绍了大熊猫弃荤食素的由来和吃竹子的有关情况。)(意思对即可。)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板书设计
国宝——大熊猫
一、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三、理解说明方法。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4
洪泽外国语中学 李浩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3、调查研究,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3、 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4、 形象生动的说明;
三、教学设想:
5、 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
6、 运用多媒体教学;
7、 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8、 课时安排:一教时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珍奇可爱的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回答)
2、 播放大熊猫影片,让学生对大熊猫有个初步了解。
3、 从题目中找出大熊猫的特点。
明确:珍贵
4、 阅读课文:
思考:(1)大熊猫为什么珍贵?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
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
活化石
(2)文中哪些语句分别表现这些特点。请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出来。
5、 品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珍贵?
(1)出示幻灯片:比较课文第6段和《辞海》中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讨论这段文字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品析,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注:学生相互评价)
6、归纳总结:如何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明确:(1)、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增强说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巧妙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3)、科学使用副词增强说明文的准确性。
7、学以致用:
请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以第一人称来介绍大熊猫。
1、我的家族史
2、我的“家”
3、我的明星路
4、我的特殊身份
5、我的饮食习惯
6、自拟题
(提示:尽量运用自己语言)
8、进一步明确大熊猫生活现状
9、请你自己设计一份拯救大熊猫的倡议书
格式:
倡议书
保护大熊猫的原因:
我们该怎样去做:
倡议人:
时 间:
10、教师总结:
向全社会呼吁:关注保护野生动物
五、 板书设计:
国宝――大熊猫
体态可爱
珍贵 数量稀少
活化石
保护
六、作业:
搜集一些野生动物的图片,并用数字表明它们过去和现在的数量,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5
一、 导入 新课
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可能回答:喜欢澳大利亚的树熊。喜欢南极的企鹅。我喜欢中国的大熊猫。)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其中李明同学特别喜爱大熊猫,那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学生可能回答:活泼可爱的动物。大熊猫毛色黑白相间。它走路懒洋洋的。它最爱吃竹子。大熊猫会爬树。)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老师这里有一张大熊猫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教师投影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学生纷纷举手,结合图片谈对大熊猫新的认识)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 研析新课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对生僻字、词作适当标注。(学生阅读课文)
好!请几位同学找找文中有哪些字、词的读音应尤为注意。
(学生可能回答: “憨态可掬”的“憨”。 “笨拙”的“拙”。 “濒危”的“濒”。 “璀璨”二字和“繁衍”的“衍”。)大家听完后,你同意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吗?能否对刚才同学的发言评价一下?(学生发言)
教师评价:这几位同学评价很准确,说明他们不仅听得认真,而且发言很有见解。下面,我们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标题中的“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你们能否从题目找出大熊猫的特点。(学生回答:是国宝。)国宝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大熊猫的珍贵。)
很好!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那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同桌间讨论。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讨论)
许多同学都举手了,那么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究竟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
(学生回答:课文17小节中“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对。这位同学一下子找准了17小节,我们一起把17小节来读读,看看大熊猫珍贵的原因何在?
(生齐声朗读后,学生回答)
对,是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
(师边概括边板书)
(二)同学们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这三个特点。
(学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点,然后举手)
(学生可能回答:课文第6小节“大熊猫……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可以看出它体态可爱。
课文第4小节“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体态可爱。)
师: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
(学生可能回答:我认为这节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很生动。拟人和排比。“有时……有时……有时……”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经心”“摇摇晃晃”是拟人的动作。)
师:对。这些修辞手法把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的模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还有哪些地方较明显地表现大熊猫的特点呢?
(学生可能回答:课文第15小节,“正因为……只有1000只左右”,这处突出了大熊猫数量稀少。)
刚才同学们所找的语句都是体现大熊猫“珍贵”的特点,除了“珍贵”外,大家还从文中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哪些知识?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划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回答:生: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它们的繁殖能力很低,这既是它的习性,也突出它的珍贵。生: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春季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少的山谷……夏季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生: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生:大熊猫成了最可爱的“贵宾”,但它不习惯这种生活。生: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地域十分狭窄……崇山峻岭。生:大熊猫是素食者。生:大熊猫食量很大。)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从各个方面概括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我们再回到题目上,“宝”为什么说是“国宝”,能否换成“宝贝”?
(学生可能回答:生:“国宝”是指中国所特有 的珍稀动物。而“宝贝”一般在任何场合都可以 用。 生:我国把大熊猫赠送给了外国友人。生:大熊猫是友好使者。)
师:对。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友好使者。但是由于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偷猎者的人为原因,使我们的“国宝”数量更稀少。下面我请每位同学都来做一回动物世界的保护人,为大熊猫设计一个安全、合理、舒适、快乐的家。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位代表作笔录。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回答:生:我打算建立一个生态圈、,里面种许多竹子,让大熊猫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我要改变大熊猫的饮食居住习惯,让它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生:我要把大熊猫送到太空去,让它作为友好使者访问宇宙。)
师:同学们的设想很有创意,相信若干年后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国宝”大熊猫也一定会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课前准备:
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读课文,写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预习讨论题。
介绍大熊猫的图片。
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熊猫的图片
(二)预习课文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5、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课文信息图
(2)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l至5段):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第二部分(第6至16段),介绍大熊猫、体态可爱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第一层(第6段至7段)从体态、毛色和长相、神态的角度描写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和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三层(第9至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四层(第14至16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课文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从第二部分和文章的第三部分看,文章在介绍大熊猫作为一般动物的概念,介绍了大熊猫生活习惯和繁殖情况之后,又特别介绍了大熊猫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价值是为一般到特殊的介绍方法。就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
(四)阅读提示,小组讨论:
本文1-7段主要是说明大熊猫的什么特点?
哪些段落介绍了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3、大熊猫具有怎样的珍贵科学价值?
4、读完此文,你认为大熊猫能否成功繁衍生存下去?从文中看有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五)感悟课文,理解吸收。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课文做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又多又详细。
3、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4、准备辩论会:可以教师推荐论题,也可学生自主命题。
(1)推荐题目:是否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拯救大熊猫这一物种。
是否继续把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赠送出国。
(2)自主选择正反方,自荐或推选辩手、主持人等。
(3)各方收集资料,为辩论充分准备
第二课时
1、充分准备辩论会:
(1)、教室安排
(2)、辩论内容准备
(3)主持、评委。等
2、召开辩论会
(1)、主持人开场白。
(2)、辩论
(3)、主持人结束语。
(4)、评委宣布结果
布置作业 :
(1)、日记:谈谈自己在这次辩论中的得失。
(2)、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3)、写倡议书:主题:保护野生动物。题目、内容、形式自定。
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1、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或观看专题片《国宝——大熊猫》,结合课文上学到的知识,在小组里向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
2、办一期手抄报,画一些图片,介绍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3、把大熊猫当作你的朋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附教学资料
关于大熊猫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是因为它稀有珍贵,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因此,中国的大熊猫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对于面临濒危的大熊猫而言,虽然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但是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严重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美丽的大熊猫是古代动物的孑遗。更新世晚期,地球气候转冷,当时的剑齿象、剑齿虎等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大熊猫在高山深谷中留存下来。从1974—1989年,大熊猫的栖息地已消失了一半。据调查,大熊猫野生数量仅1000余只,且被分割成20多个孤立的小种群。世界各国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约为120多只。有数据显示,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在20世纪90年代确实比70年代下降了61.7%。
熊猫的种群数量少,导致大熊猫寻求配偶机会少,近亲繁殖多。加上繁殖和哺育的艰难,幼仔成活率很低。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在适应环境、繁殖和抵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日益低下。
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更为严峻的是,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日益缩小,环境极其恶化,栖息地已退到高山深谷的尽头,无路可退。是人类破坏了它生存的整个基础和社会结构。998年长江水灾后,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停止对森林的采伐,这对大熊猫的生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福音。一旦没有了人类的干扰,这个物种就会通过它自己的能力来逐渐恢复种群,恢复的速度甚至会比我们想象得快。它们的生存需要稳定的栖息地。
“保护大熊猫不仅限于增加它的数量,其意义在于保护以它为代表的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保护下来,各种生物也就保护下来,水土资源也保护了下来。大熊猫是自然保护的象征,因此对大熊猫的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网上查找有关图片。
教案点评
建议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发现的乐趣,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可进行分小组的调查研究,挟持调查报告,关注我国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也可举行一次为话题的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重点理解本文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为了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现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同时还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特征。此外,文章还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关于大熊猫的故事,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都是教学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