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夏 感》
【教学目标】
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4.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5.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文章的语言特点
2.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古诗《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今天学习的《夏》,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主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
3.词语积累
贮满( zhù ) 澹澹( dàn ) 芊芊( qiān ) 磅礴( páng bo )
黛色( dài ) 匍匐( bú fú )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二、研读课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①乡野的景物 ②农民的劳动生活 ③夏天的旋律 ④夏天的色彩 ⑤古人对季节的描写
2.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4.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
第二部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