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案

2020-04-28
教学目标
1、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理解孔明“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3、 学习作者从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孔明“智勇”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视频。
(过渡)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吧,在众多传奇人物中,你最佩服谁?(学生众说纷纭)【注意对学生的肯定: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都很熟悉】《三国演义》里有个人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很受老百姓的推崇,那就是——诸葛亮。你知道为什么诸葛亮那么受人尊敬吗?(学生回答)【对,因为诸葛亮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板书:空城计】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
司马懿(yì)  旌旗(jīng)   隐匿(nì)   城铺(pù)      妄行(wàng)  擅动(shàn) 鹤氅(chǎng) 纶巾(guān)    焚香(fén)  模样(mú)   麈尾(zhǔ)   抚掌(fǔ)
远遁(dùn)  言讫(qì)      笑容可掬(jū)
把不会读的字音标在自己的文章中,然后通读课文。
2、请全班推荐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为他挑错。
(过渡)你能读懂文章吗?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蜂拥】
(过渡)司马懿领兵十五万向西城蜂拥而来,孔明却只有二千五百兵。二千五百人对十五万大军,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试想你是孔明,你会怎么做?(学生想象)孔明呢?
他摆下空城计全身而退,不损一兵,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
三、孔明之智
1、孔明之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回答时请用“智在           ,从                 可以看出来”的句式,并用四字短语概括。
急中生智——司马懿兵临城下,孔明想到了空城计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传令施计;
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为什么不能“高言大语”?为何“大开城门”?营造一种平静而紧张,隐隐有大军埋伏的氛围,引司马懿上当】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料定司马懿对自己非常了解,自己也十分了解司马懿。【如果换成是司马昭带兵,孔明还敢用空城计吗?】
深谋远虑——“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2、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各抒己见。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固然让人惊叹,不过在他身上,还有值得我们钦佩的地方,那是什么?(学生回答:胆识、勇气)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