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黄河化险

2020-01-27
9  黄河化险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向伟人学习,培养他们逆流勇进的精神品质。
2.细读课文,概括毛泽东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优良品质。
3.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表现历史伟人在万分危急的重大关头的思考。
难点:作品如何将毛泽东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
媒体准备:
投影设备。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默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搜集有关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化险为夷的英雄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从容应对紧急情况是一种优秀品质。你是否有过化险为夷的经历?你在危急关头能否镇定自如?对一个人来说,恶劣的环境、坎坷的经历也许并不都是多么糟糕的事,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它也许会成为一笔永恒的财富。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权延赤的纪实文学作品——《黄河化险》,看看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是如何在凶险的环境中,镇定自信,沉着勇敢,使革命队伍转危为安。
(投影:黄河化险    权延赤)
二、作者简介。
权延赤,1945年出生于河北完县。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投影:主要作品)
三、检查预习。
(一)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化险为夷的英雄故事。
(二)听写生字、生词。(听写之后投影)
喧嚣、骤然、严峻、鸦雀无声、蠕动、紧蹙、孱弱、沤烂、簇拥、惊愕、愠怒。
(三)读了课文,你是否遇到生疏的词或成语,请抄录下来,试试看能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四、一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本文的写作重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文章的中心是写毛泽东在千钧一发的关头,如何作出决策的。作为统帅,这个决策是英明的,但是作出这个决策,却经历了艰难的、漫长的、惊心动魄的过程。这其间有权衡,有犹豫,有反复,有对凶险的充分估计,还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五、二读全文,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思考化为可以感受的有特点的形象。
学生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找出文中将毛泽东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形象的精彩片段。根据自读和讨论结果,先填写下表,再准备口头复述,看谁的复述能抓住关键。
(一)找出文中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揣摩当时毛泽东的心理,填写下表。
情  境 毛泽东的神情 传达出怎样的心理
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 猛然掀起眼皮,目光咄咄逼人 责怪妄加揣测的战士
周恩来说过了葭芦河就有回旋余地 望住周恩来,神色严肃 担心群众会认为过了葭芦河
有人喊:到了黄河边上了 脸色阴沉,双眉紧蹙 形势危急,心情沉重
两批战士都无法渡过葭芦河 神色肃穆严峻 渡河失败,思虑重重
接到香烟,陷入思考 目光淡漠,眉头微蹙 心无旁骛,专注思考
决定不过黄河 走上堤岸,用讥嘲的目光朝敌人射击的山头瞟了一眼 胸有成竹,蔑视敌人
任弼时肯定了不过黄河的决策 神色变得庄严,凝视着远方轻轻点一点头 深感责任重大,决策艰难
任弼时批评他做事带情绪 脸也胀红了,望着任弼时半晌无语……点一下头 对正确的批评感到难为情,经过思考终于接受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