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13

2019-10-09

《夏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看一看,这是什么季节?(夏季)  

2、你们能够来说一些描写夏天的诗句吗?(学生自由发言)  

3、师:我们发现大家知道的夏天的诗句并不多。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春的百花齐放能给人一种再生的愉悦,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而夏永远带给人一种炎热干燥苦闷压抑的感觉。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不步他人后尘,热情歌颂赞美夏季,令人由衷叹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笔下的《夏》。去领略一番夏的别样风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  

2、文章的标题是“夏感”,何为“夏感”?(对夏天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课文,思考:夏天带给作者一种怎样的感受?(或者说夏天在作者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填空: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  

——追问:你从哪些语段中感受到这种“热烈、紧张、急促”?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三、再读课文,体味情感  

1、过渡: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作者抓住夏天所特有的景物来突出夏的特点。  

2、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喜爱、赞美。  

3、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夏独特的魅力。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大屏幕:作者简介:1946年生于山西  

现任: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全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师:梁衡的官位很高  

大屏幕: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梁衡很谦虚  

•梁衡待人诚恳  

•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  

•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关注百姓的人,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人类伟大的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本文篇幅不长(总共六百六十字)、语言浅显,但又不失韵味,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语言的魅力。  

四人合作探究: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最富有表现力?用笔圈划出来,说说它好在哪里。(品味词语、品味修辞等)  

2、讨论后全班交流(推荐代表:一个朗读,一个分析)  

3、总结:一个“挑”字,让我们几乎感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让我们差不多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中,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  

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一定要注意炼字。  

   

五、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我们再来读一首描写夏天的诗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