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加强理解表述的正确性。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
对寓言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人们做事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伴随我们的今生今世。我们应当怎样面对“得”与“失”呢?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就给了我们一个启迪。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外国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我国的寓言多存于《庄子》、《韩非子》等。
二、词语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皎洁(jiǎo)心旷神怡(kuàng)(yí)
2、释词:
慧心:这里指智慧。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开朗。怡,愉快。
举世无双:整个世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相比。举,全。
迭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迭,屡次。
三、整体感知
1、听读。
2、学生朗读。
3、讨论发言。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组: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复述课文)
2、找出寓言中的主题词。──“得失之患”。
四、研读赏析
1、研讨赏析:
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教师略加点拨:
问题组:
1、白兔的赏月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有关词语。
前:“尤爱”、“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各具风韵”
后:“一扫而光”、“紧张不安”、“惟恐”、“心痛如割”
这是对比的写法。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巨大的变化?
她“得”了月亮,“失”了乐趣。
──白兔拥有了月亮后,把它当作私有财产,害怕失去,因而紧张不安,产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失去了赏月的乐趣。
3、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2、感悟语言:
⑴体会词语的精美。
──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悠闲)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有)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请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句中加点词能否换成括号内的?为什么?
“闲适”是清闲安逸的意思,比“悠闲”更能反映出白兔的无忧无虑。而“绷”的强度更甚,充分体现出白兔患得患失的心态。
⑵体会句子的精美。
对称。如:“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五、拓展延伸
1、试想一下,是否“一无所有”就心安理得?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以上各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正。)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读一读,写一写”有关练习。
2、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白兔和月亮》告诉我们:面对财富、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办?不仅如此,大家还须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周国平的另一篇寓言《落难的王子》,体会它给我们所带来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