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2019-03-08

婺源县梅林中学  王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新字生词;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流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披文入情,训练朗读,品味欣赏语言

(2)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课文层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积极情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披文入情,训练朗读,品味欣赏语言

难点:(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积极情绪

     (2)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课文层次

课型

新授课(第一课时)

方法

朗读、讨论、讲析法

教具

录音机、磁带(可能的话也可以带上有关春天的挂图、音像)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教学策略及意图

一、导入
师:现在虽然已经是深秋,但我们怎么能忘记那让人产生过无限期待和遐想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去尽情领略春的风采吧!

二、讲授新课

(一)布置任务,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录音)

1.学生自行勾出新字生词

2.感悟文章的语言

①、用心领略朱自清笔下春的气息,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很优美的词句。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春天,描绘春天的?
③、作者在描绘春天时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是先赞美,还是先描绘,或者是先期待?

(以上三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老师在下面的授课中再进行讲解)

(二)根据背景材料,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讲授新字词(老师可以在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把字词写在黑板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字词的音、形、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yùn niàng:愿意指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应和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黄晕yùn: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

烘托:本指画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指"衬托"的意思。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四)感知作品朴实隽永的语言

1、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感知课文,朗读前老师指导: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语调总体是轻盈的,但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尤其要求读准字音。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