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壮志踌躇,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坦然面对人生风雨、顺境逆境的胸怀。
2、通过比较、品析,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说明:
诗言志,词传情。《江城子》描写出猎气势磅礴,抒发豪情淋漓尽致,音韵铿锵,充满雄浑之美,传豪放词先声。虽千年之遥,此景此情,却历历在目。《定风波》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深刻哲理,体现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浣溪沙》则乡情淳朴、农趣盎然,别于一般文人词。理应引学生入境,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领略豪放词之壮美,体会作者仕途坎坷,却旷达泰然的情怀。学生初次接触宋词单元,苏词不同于单元中另几篇作品,可从选材立意、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入手,让学生了解宋词婉约、豪放的不同特点。宜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忌粘贴概念标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深入文本,通过对选材、用词的比较、品读,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豪放词的特点。
2、 难点:《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说明: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仅仅知道诸如“雄浑壮阔”“细腻深沉”等词语,是远远不够的。诗需吟,词可唱。有层次的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词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才能逐步形成学习、赏析诗词的能力,培养语感。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朗读、品味语言的空间,辅之以方法指导。
“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指自然阴晴,又指仕途顺逆。不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恐怕难以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也是需要教师加以点拨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 做一份苏轼生平简介,要求突出年代、事件、经历。300字左右,可以表格形式出现。 通过书本阅读、网络阅读等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归纳整合,最后浓缩成文。 学习古典诗词,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很有必要,尤其是这三首词,作者抒发的感情和他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之所以要求突出年代、事件、经历,是引导学生关注诸如“乌台诗案”等苏轼人生经历中的重大转折点,而不必在课前就了解他的文学成就、诗词风格等概念,以免形成定势。
整体感知
把握词意 1、 复习、吟诵柳永《蝶恋花》。
2、好一个“拟把疏狂图一醉”,今日,我等再来品品苏轼的“狂”。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由地将《江城子密州出猎》朗读三遍。
3、请一位同学朗读,做正音、断句指导。
4、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背诵《蝶恋花》,复习所学。
2、擎(qing)骑(ji)可能读错,需要正音。
3、根据词的内容,学生会描述出“看到太守牵着黄狗,托着苍鹰,带着大批随从,出城打猎。全城的老百姓都跟着去看热闹了。”“听到千人呼喝,万马奔腾的巨响。”“感受到了出猎场面的宏大,作者的满腔豪情,一种非凡的气势。” 复习背诵《蝶恋花》,是为比较赏析作铺垫。自由、个别朗读四遍,可以让学生迅速熟悉词作内容,为深入朗读、赏析作准备。而提出三问,一则是引学生自然入境,进入千年前那场激动人心的出猎氛围中。二则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词的内容。由抽象的文字化为具象的画面,让学生走进词境,符合学生学习诗词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