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导学案

2019-03-01

第二十五课    河中石兽
导学目标
1.阅读课文,概括大意,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2.理解文中寻找石兽的不同方法。
自主预习
一、字词积累
1.易读错的字
   圮(pǐ)曳(yè)棹(zhào)杮(fèi)  湮(yān)溯(sù)啮(niè)臆(yì)
2.重点实词
   (l)僧募金重修(募集)             (2)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3)曳铁把(拖着)                 (4)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5)凡河中失石(凡是,所有的)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本义是咬,文中义 是侵蚀、冲刷)
 (7)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8)如是再啮(像这样)
 (9)遂反溯流逆上矣(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10)然则天下之事(既然……那么)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l)曳铁钯(“钯”同“耙”,整地的农具) 
(2)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
5.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掉,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6.古今异义。
  (l)干:古义:岸;今义:不潮湿。
  (2)阅: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
  (4)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5)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二、文化常识
作家作品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结构思路
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人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
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
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问题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l)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4)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5)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问题二    请补充下表,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① 不可得
第二种 ② 顺流而下 ③
第三种 ④ 原地沙下 ⑤
第四种 老河兵 ⑥ 果得于数里外
第一种:没考虑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______________。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