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接触古代经典文化的开始,可以说肩负着使学生学习并热爱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师应精心备课、厚积薄发,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识《论语》,走近经典。
教学重点: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各则语录的字面意思。
教学方法: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参
观
导
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山东济宁“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先圣”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自己的眼睛发现和理解的孔子。
“参观”后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通过“参观”活动增长见闻,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初
识
作
者
和
论
语
多媒体展示:
1、 孔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说法。
指定学生读简介、学生记忆并笔记。
对作者和论语地位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把握文章主旨。
初
读
课
文
1、 播放课文录音,布置听读任务:注意读音、断句。
2、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和断句。
3、 要求学生大声齐读课文。后自由朗读。
学生听读课文并完成听读任务。反复朗读。
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和兴趣。
尝
试
自
己
疏
通
文
意
1、布置自学任务:
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3、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
4、教师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摈弃满堂灌的做法。
齐读课文
师提出要求
生读
进一步熟悉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