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

2019-01-05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 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

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 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  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   活的意识。要让孩子

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  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

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

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

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

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

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