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傅聪的一封信

2018-12-22

傅 雷

【自学指导】

    1. 了解这封书信的语言特点。

    2. 采用自读与讨论结合法,进一步感受、理解本文的主旨。

    3. 理解信中表达的父子情谊,理解作者对儿子的无限希望与殷切关怀。

【正音正字】找几个陌生汉字注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积累词语】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和好词语,并认真抄写几遍。【朗读课文】【课文简析】    这封信,语言平实恳切,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殷切期望,表达了对儿子成长的欣慰之情。本文对理想的父子关系的认识,是对数千年来“父为子纲”的否定。    全信是父亲与儿子的心灵对话。信以“亲爱的孩子”开篇,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述了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快乐和惆怅的心态;明明思念儿子想写信,却怕儿子不耐烦,不能写;内心对儿子的成长充满了自豪感,但又怕儿子嫌罗嗦,不敢说;只能把一切埋藏于心,但儿子不在身边时,老两口细细回想儿子的成长经历,倾诉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这种情形是父母都有的,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的。      第1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而事实上信中已经写了“这一类的话”。这是作者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剖析,一方面,作为父母,回忆儿子的种种往事,这是一种天性;另一方面,怕影响儿子的情绪,怕打扰儿子的正常生活,所以“不敢说”。作者如此坦诚地把这个心理矛盾写出来,正表明他对儿子的信任与理解,因此也与全文的中心、基调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类的话”,指的是傅聪2、3岁至6、7岁时的小故事。    “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中,“快乐”是因为这次与孩子团聚联想起孩子成长的情景。孩子长大了,有出息了。“惆怅”是因为孩子即将离家,而且今后将“离多聚少”,所以很伤感。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籍。傅聪情绪消沉时,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尽力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谈,以平等的口气给他一些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作为父亲,对自己提出不保守、保持年轻心态的要求;同时对儿子提出应正确认识、理解的要求。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表明生活经验的重要,告诫孩子不要轻易否定长辈,而要耐心理解。    “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得到的少。”父亲从儿子身上得到了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