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溪流的歌》导学案

2018-11-17
18         《小溪流的歌》导学案  一、走近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中共党员。1935年到北平图书馆工作,1938年赴延安,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教师,《东北日报》副总编辑,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1年在桂林出版的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描写了孩子们的悲惨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望。1944年出版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和个人主义思想。1945到东北,担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兼副刊部主任。写有反映土地改革的报告文学《一个农民的真实故事》和童话《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   1951年到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从1953年起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为发展我国的文学事业,为培养青年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严文井因病于XX年7月20日凌晨4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童话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1943)、《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1949)、《蚯蚓和蜜蜂的故事》(1950)、《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1957)、《小溪流的歌》;杂文集《关于鞭子的感想》;游记作品《印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主要著作被收录在《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二、文本助读

  1、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空行的形式,以小溪流不断成长壮大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总叙小溪流的特点,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小溪流不分日夜地奔流,长大成小河。

第三部分:小河不知疲倦地奔流,汇集成一条大江。

第四部分:小溪流最后成了汪洋大海,仍然不停止。

  本文结构也可以这样划分:
  按分——总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5),写小溪流的歌。
     (1--15)写小溪流向前奔流(不知疲倦)
     (16--27)写小溪流形成小河(精神旺盛)
     (28--38)写小溪流长成大江(十分强壮)
     (39--45)写小溪流汇成海洋(猛烈翻腾,强烈欢唱)
    第二部分(46),永远唱不完的歌。

2、从文中挑出关键词,补全下列两个题目的空白。

①小溪  →      →        →        (小河、大江、海洋)

②枯树桩

枯黄的草→      →        →        (乌鸦、泥沙、沉船)

3、内容概要: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