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

2018-07-31
教 案 首 页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三

单元

课题名

课时

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单位

萍乡四中

教师姓名

姚丽

教学

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 清文章的结构。2、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和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每幅图画内部描写景物的层次,体会用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具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时间安排一课时

课后

小结

    本文的教学,重在品味语言和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多读来感受课文语言之美,几幅图的分析则由老师主讲一幅,其他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以求实现阅读向写作能力的转化。

备注教学环节的用时随学生的课堂反应作灵活处理。

教 案 内 容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掌握字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结构层次以及分析课文第1、2、10自然段。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四季画面和春天画面)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给人不同的感受。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更是有着生命的歌颂对象。每当春 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 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二、介绍作者(多媒体显示图片和文字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毛主席曾点名称他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他的一些诗和散文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期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写新诗。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其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名家论朱自清    朱自清 虽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郁达夫    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自清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