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山中避雨》学案

2017-09-18

第3课 《山中避雨》学案
 
教学目标: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3、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4、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字词积累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旨、线索以及山中避雨全过程.
二、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是:            ,                人。现代     家、       家、
                家、       家。他是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文的翻译家,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等身。其以寥寥数笔,刻画出的漫画,韵味无穷,号称“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曾用名丰润、丰仁。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        》、《缘缘堂再笔》、《绿缘堂续笔》等。漫画有《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2、字词积累
(1)注音
丰子恺(        )  嘈(     )杂  工尺(   ) 
趋(    )之如归   寂寥(     )   冗(       )长
闭门羹(     )     弄(    )里   涉(       )水
气馁(      )      和(    )平   唱和(    )
和(   )稀泥  和(    )面  乐(    )以教和 陶冶(   )
(2)释词:
趋之如归:                               趋:     
寂寥:           
嘈杂:
怨天尤人:                       怨:     尤:    
冗长: 
望洋兴叹:                        望洋:       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