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幼时记趣

2017-04-16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能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4、能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疏通文句;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

学习难点: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朗读、分析、讨论。

学习课时:两课时。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学会断句,注意感情和节奏。

2、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积累常用文言知识。

3、概括并口述文中三件趣事。

教学过程:

导入:

生命的街车走过千坎万坷,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已经跌落成碎片。但童年的回忆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整个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纯洁的心灵制成的清净的海蓝色;童年的画卷是用希望描绘成的五彩缤纷的梦想;童年的诗歌是用幻想写成的一首完美的欢乐。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于漪老师深情地追述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魅力及对她的深刻影响;而沈复则以纯真的童心告诉我们他难忘童年的“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就能过这篇小品文的学习,来感受他的这份“物外之趣”。(板书课题)

我知道,这是同学位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你们首先要学会怎样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文意,但我想,你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商量着把文章改写成每个人不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读懂的文章,通过注释和工具书都不能理解的字词你们可以问老师。

读一读

①读准下列加点字。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鹤唳(lì)    凹凸(āo tū)

沟壑(hè)    庞然大物(páng)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项为之强(jiāng)   癞蛤蟆(lài)

②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③学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课文,做到读通顺、有感情。

④教师范读、领读课文;

译一译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词典,试着先独立翻译课文,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记一记

实词积累:

余:我 。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拟:比

强:僵硬的意思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山倒树:搬开土山,撞到大树,拔,移,搬开

虚词积累:

:  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

昂首观之:代词,代蚊子。

项为之强代词,代“昂首观之”。

以:徐喷以烟,用。

或:连词,或者。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 蚊子。

常蹲其身:   代词,自己的

盖:连词“原来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