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会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开卷有益”等成语,
4、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 2、熟读课文,品位语言,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人物性格。
2、难点: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司马光的有关资料和《资治通鉴》。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题导入:俄国民族诗人、语言大师普希金说“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他在劝告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要多读书。那么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三国,真正领略当时的东吴之主孙权是怎样劝告他的部下学习的——北宋司马光将它以文字的方式编纂出来,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第15课《孙权劝学》!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认读:先听老师通读全文,再结合课本注释和资料书查找不懂的字音以及字词的注释。
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表情,还有人物对话的语气。
重点注意: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邪yé 更geng
结合注释,梳理全文,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里面讨论,还有不懂的在提出来在全班解决。(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文内容分角色复述故事
提示: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二) 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用文中的话作答 )
学法指导: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研讨学习要点一: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