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西安市黄河中学 刘春英
一、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绿色蝈蝈》一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采用赏读、整理、创新相结合的学法来学习课文。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各方面习性的强烈的好奇心,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生命。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五、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六、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优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2、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在初读课文后用填写蝈蝈自荐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文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
3、合作研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七、学法指导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激趣揭题
聆听大自然中生物的声音,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动物的叫声,最后由蝈蝈的叫声引出我们课文的主角。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蝈蝈的知识。同学的介绍和视频资料已能够吸引同学去深入了解课文了,由此,导入课文。
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动物声音。介绍蝈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