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22

《安塞腰鼓》,  

   

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蔡瑞丰  

   

【教材分析】
〖教材体系〗   

  初中语文教材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第二学期,要求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安塞腰鼓》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整体领悟,发表见解。
    〖文章内容〗  

  本单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两篇讲读课文,三篇阅读课文。《安塞腰鼓》是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瑰丽奇伟的想象,张扬激荡的句式,铿锵磅礴的语言,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活力。
    〖文章的作用和地位〗  

  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本文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宣泄着生命的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目标: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中,成为学生改变自我现状的精神动力。  

【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教法设计】
  由于现阶段城市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都有几本教辅书(比如《点拨》、《教材全解》等),文章的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他们可以凭借手中的教辅书就可以解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有些课可以摒弃教师的详细分析、讲解,而是侧重学生在自读中能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学生的思考为课堂主线,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读、讨论、感悟式。力图使本文的教学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同时我也要求自己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与引导者。  

【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根据创新学习的思想,在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
【教学准备】  

为了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体现大语文观,在上课之前首先布置两项任务:
  1、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预先扫清生字词障碍。   

2、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了解作者刘成章。  

【教学过程】 (共计40分钟)
一、导入新课 (1分钟)  

(课前准备时播放王宏伟演唱的《西部放歌》)  

导入语:一曲激昂高亢,展现西部人民壮志豪情的《西部放歌》,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从内蒙古的沙漠和戈壁中吹来的尘埃,用几亿年岁月的累积造就了它,这里虽然贫穷,但是却蕴含着摆脱贫困的希望,因为这里是黄帝轩辕氏书写华夏民族第一部史诗的地方,这里的子民自古以来就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在数千年的抗争史上,产生了许多展现着西部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今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将随着 刘成章 先生的生花妙笔踏上这片黄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