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 一)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这是一篇古代寓言,文字简练,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本文,可以得到不同的人生感悟。 
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少以及本文的特点,我将通过引、读、演、思、品(精彩片段)、做六个环节来完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排遣心中郁闷、放情山水,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领悟文章的深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复习旧课,认识作者,延伸课外) 
1、引导学生回忆背诵小学学过的柳宗元诗《江雪》之后再出示另外一首柳诗《渔翁》,让学生自己评点这两首诗创设的意境。(附诗于后) 
2、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人(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后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得罪了豪门权贵,被贬到荒凉偏远的柳州,所以后人又称柳柳州。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欣赏美丽的山水来排遣自己郁闷烦恼的心情,感悟人生哲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两首诗也是这种心情的产物,他为我们创设了一尘不染、美不胜收的佳境。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另外一种风格的文章:寓言《黔之驴》。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将文中难解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主上台注音释意,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2、集体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文意、领悟课文内容,教师点拨讲解。(附译文于后) 
三、演(依据文意,编剧表演,理解形象特点) 
1、各小组依据文意编制课本剧,派两位同学现场表演。 
2、教师视情况加入演出并帮助编撰对话。 
3、师生根据演出共同评点,概括老虎、驴子的性格特点。 
   老虎:机警、勇猛、果断。  驴子:外强中干、不辨形势。 
   (附板书于后) 
四、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思考下列问题,现场回答: 
1、本文只是在讲驴子和老虎的故事吗?请说明理由。 
2、通过本文你对寓言有什么认识? 
3、从驴子和老虎身上我们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4、能否删掉文中第一句,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作者借驴子和老虎的故事,阐述了一个道理:我们因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 
或:要有真才实学,外强中干重要被别人打败。(言之有理皆可) 
2.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的文体就叫寓言。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叫做“托物寓意、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等。 
3、从老虎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面对强敌 
   a、要想解决问题,先要了解情况; 
   b、要克服畏惧心理; 
c、遇到困难,不应逃避; 
   d、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