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教学实录

一、引发激情,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播放广东音乐《步步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进入学习状态)

  师: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曲子是著名的广东音乐《步步高》,老师想问一问,听了这个曲子,你们的心情如何?

  学生们纷纷举手。

  生1:听了这个曲子,我的心情非常舒畅。

  生2:心情非常愉快。

  生3:我很兴奋。

  生4:我想手舞足蹈。

  师:看来,大家的心情都不错,有了这么好的心情,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今天的语文课?

  生:(齐声)有。

  师:真的有信心吗?

  生:(更大声地)有!

  师: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丰子恺先生的《山中避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书写课文的题目和作者名字。

  一生按老师要求在黑板上纵向书写文题和作者名字。

二、朗读课文,理清重点。

  师:上节课,我们一读课文,完成了字、词及作家、作品的学习。二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要三读课文。这次读课文,我们采取自由朗读的方式,同学们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读完课文,你想从课文中学点什么?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师:已经有想法的同学请举手。

  生1;我想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文章表面上看没什么,但细看就发现有一定深度,如果不认真细读,就感觉不出来。

  生2:这篇文章有些句子写得特别好。

  生3:想学习文章其中的一段内容。

  生4:学习文章的好词好句。

  生5:文章虽然没有什么好词佳句,但语言写的非常精炼,非常好,所以我要向他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的从内容角度,有的从写法角度,还有的从语言角度,老师归纳一下,不外乎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把文章的内容搞清楚,也就是叙述的是什么事件?在叙事中人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二是品味文章的语言,也就是同学说的好词好句。好,下面我们就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一)研讨学习重点一。

  师: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只能得到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将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老师希望大家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出更多的思想。

  我们这次学习依旧以小组为单位,老师给每个组都发了一张大白纸,每组由一名同学执笔把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写在纸上,纸的左侧写明叙述事件,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右侧写明人物的情感变化,主要侧重女孩心情的变化,要求用两个字概括。

  下面咱们先共同研究一段,其他四段由各组自行解决。

  师:第一段,如果用四个字概括,你认为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1:山中遇雨。

  生2:游山遇雨。

  生3:游玩遇雨。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是正确的,只是表述不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语文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之处。

  教者板书:山中遇雨

  师:当时人物的心情怎样呢?

  生:(齐声)扫兴。

  师:下面四个自然段由各组自己研讨完成,然后写到白纸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交流,边书写,老师走到学生当中,适时点拔。

  师:已经完成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先后拿着学习成果,到前面来展示。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