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坐着及其相关的经历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行为描写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珍视亲情,增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文章表现的父子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质朴、含蓄、动人的语言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品析-欣赏体味-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围着,但大多数却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地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因此,我在开始讲课前,就用孟郊的《游子吟》带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由感受母爱到谈论父爱,为诵读、品悟父亲的背影蓄势。或是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即兴改编为《世上只有爸爸好》
二、 播放《背影》的朗读录音,以质朴的文字,感人的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再自由诵读,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在学生听录音带的时候板书文内重要的字词
簌簌(sù)  赋闲(fù)  踌躇(chóu chú)    差使(chāi)
颓唐(túi)    蹒跚(pán shān) 琐屑(xiè)         交卸(xiè)
三、 作者及作品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诗集《毁灭》《踪迹》 散文:《匆匆》(七年级学过)、《荷塘月色》(高一学)、《背影》
四、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点出背影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
第三部分(7)别后思念
五、具体研习课文内容(主要运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方式)
 1、教师提问:《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明确:作者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2、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明确:共有四次,即: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应该是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然后,让指名学生单个朗读,比较哪个学生朗读得比较好,教师在朗读技巧(轻重音)上加以指导,找出应重读的词,加以体会,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明确: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让学生齐读课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