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成功的一节课──《童趣》课堂实录

师:今天有老师在这里听课,同学们多少有些紧张吧。为了放松一下大家的心情,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这是老师上次在海边游泳时捡到的。(亮出海螺,重点让学生观察海螺的形状、棱角、上面的一些线条。)看完之后说说它们像什么。
  生:看它的形状像宝塔。
  生:看它上面的线条像树的年轮。
  生:上面的花纹像条盘旋的龙。
  ……
  师:你们真会观察。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海螺,经过仔细的观察,经过丰富的想象,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这说明,观察和想象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想象力的文章──《童趣》。
  (板书)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可能同学们会在语言上感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通,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同学们在预习时已读过多遍,我想了解一下朗读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发音要准确,所谓“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流畅。朗读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先听老师读第1段(教师范读),你们认为应怎样才会有抑扬顿挫的效果?
  生回答:注意停顿,分出清重,读出感情。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要注意停顿,轻重,谁愿意试试,读给大家听?
  (三个学生分读2~4段)
  师: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本文而言,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生:愉悦。
  生:第一段还有自豪的感情。
  教师总结:体会得很准确。下面我想请一位感情丰富、声音甜美的同学为我们朗读这一篇文章。
  (一女生朗读全文,教师播放古筝曲《平湖秋月》)
  她读得太好了!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我想大家也一定有同样的感受。同学们刚刚接触文言文,请你们把它和现代文比较一下,看看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生:十分简洁。
  师:对,预习提示也告诉我们,是简洁。同一个意思,现代文通常用双音节词表示,而文言文多用单音节词。因而语体简洁。比如第1段里的“忆”,我们现在说“回忆”,“能”说“能够”,“张”说“张开”。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这样的词吗?
  生:“林”说“森林”,“兽”说“野兽”,“项”说“颈项”,“果”说“果然”……
  师:大家找得又快又准。有了这种能力,再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就简单多了。请大家在下面快速翻译,不懂的地方说出来咱们大家来讨论。
  师:下面请大家逐字逐句地研读课文,互相切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得很热烈,有什么样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要把丑陋而又令人厌恶的蚊子,比作美丽的白鹤?
  师:你觉得比作什么好呀?
  生:麻雀,燕子……
  师:好,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值得探究。
  (学生讨论)
  生:鹤和蚊子的脚都长。
  师:不仅要从外形上考虑,还要从想象的目的考虑。
  生:鹤比麻雀、燕子漂亮些。 
  师:所以才会有“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吗,作青云白鹤观。”比作鹤,不仅外形上相似,而且更富有审美情趣。
  生:人是强大的,瘌蛤蟆是弱小的,为什么当瘌蛤蟆出现时,“我会呀然惊恐”?
  (学生提出)
  生:因为他看得太神了。
  (有学生抢着回答)
  师:书上怎么说的?
  生:“余年幼,方出神,呀然惊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