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掌握
1.填空。
《我儿子一家》是________(时代)女诗人________(姓名)写的一篇赞颂父母对孩子的民主开发式教育及朴实无华的亲子之情的散文。文章以________的口吻展开叙述,新颖、别致。
2.选择。
(1)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作者“我”的角度写自己一家人,从我出生写到我5周岁。
b.“我”出生不到两天,就像念儿歌似的背诵来过我家的作家的名字。
c.爸爸、妈妈希望我当司机,因为司机收入高、生活好。
d.妈妈不服气,说她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诗”,反映了妈妈幽默、诙谐、才华横溢。
(2)下面几组词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嫌疑 赚钱 谦虚 歉意
b.幻想 幼稚 劝勉 科幻
c.墙壁 碧绿 玉璧 绝壁
d.惋惜 饭碗 婉言 手碗
(3)下列几项中不全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 ]
a.几 弱 横 难
b.弹 重 盛 好
c.恶 颤 调 数
d.传 朝 张 参
能力提高
1.每逢我淘气,爸爸老是摇摇头:“若是女孩就好了。”
爸爸这句话中的潜台词是________
2.下边这句话朗读节奏、重音标识正确的一项是
[ ]
a.爸爸发现后/就摆出/在课堂讲课的架势/教育妈妈。
b.爸爸/发现后就/摆出在课堂讲课的架势/教育妈妈。
c.爸爸/发现后/就摆出/在课堂讲课的架势/教育妈妈。
d.爸爸/发现后就摆出/在课堂讲课的架势/教育妈妈。
延伸拓展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儿子边动手剥,边利索地回答。“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爱怜: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地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涨出了,像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