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1
《观舞记》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父亲是一位开明的海军军官,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七、八年,大海给她留下很深印象。1911年就读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入京就读教会学校,形成其"爱"的哲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后又发表了许多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和宣扬"爱"的哲学的作品。同时写了许多散文,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学习本文要掌握文中对舞蹈艺术的描写,学习语言形式及表现内容的特点。
一、掌握如下字词:
1、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咿哑( ) 颦蹙( )供养( ) 惊鸿( )
粲然( ) 嗔视( )叱咤( ) 极妍( )
2、解词: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二、学习课文内容:
1、文章开头问道:"我应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作者没正面回答,你能从接下来的排比中找到答案吗?
她们的舞蹈像诗、像画、像音乐、像雕塑一样美。
2、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 ,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作者从身体、神态、服饰、心灵等方面来表现:
光艳:秀丽的面庞;长眉、眼睛。未舞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quot;离合悲欢"。
4、在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暗示了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点明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为什么说卡拉玛姐妹"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6、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
艺术没有国界。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受到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的内涵,她们的舞蹈就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测试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疾转jí 叱咤 chà 惊鸿 hóng
B、颦蹙pín 供养 gōng 滋润zī
C、嗔视chēn 粲然 chàn 惆怅 chóu
D、咿哑 yǎ 静穆 mù 极妍 y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本色当行 变幻多姿 B、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C、混身解数 高视阔步 D、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3、文中"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一句,怎样理解:
A、观赏者的耳边回想着舞蹈的音乐。
B、观赏者被舞蹈的内容所感动。
C、没有什么深层含义
D、表演者传神的舞姿吸引了观赏者,他们的心已相通。
4、"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 )的舞步,( )的铃声,( )般的慢移,( )般的疾转,舞蹈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括号中依次填的词依次应该是:
A、轻云 繁响 旋风 细碎
B、细碎 旋风 繁响 轻云
C、细碎 繁响 轻云 旋风
D、繁响 旋风 轻云 细碎
5、本文选自《________》。以 ________舞蹈为描写对象,表现了________ 舞蹈鲜明的 ________特色。
参考答案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A项中"咤"读"zhà" C项中"粲"应读"càn" D项中"哑"应读
"yā"。
2、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C应该为浑身解数。
3、答案D
知识点:阅读能力考查。
解析:"共鸣"指的是心灵相通,因此选择答案D
4、答案C
知识点:修饰词语的搭配。
解析:"的"前面应用形容词性词语修饰,"般"前需填入名词。因此选择C。
5、答案: 《冰心全集》 印度、印度、民族
知识点: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解析:本文内容是记叙观看印度姐妹卡拉玛一次在北京的演出,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2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父亲是一位开明的海军军官,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七、八年,大海给她留下很深印象。1911年就读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入京就读教会学校,形成其'爱'的哲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后又发表了许多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和宣扬'爱'的哲学的作品。同时写了许多散文,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学习本文要掌握文中对舞蹈艺术的描写,学习语言形式及表现内容的特点。
一、掌握如下字词:
1、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咿哑( ) 颦蹙( )供养( ) 惊鸿( )
粲然( ) 嗔视( )叱咤( ) 极妍( )
2、解词: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二、学习课文内容:
1、文章开头问道:'我应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作者没正面回答,你能从接下来的排比中找到答案吗?
她们的舞蹈像诗、像画、像音乐、像雕塑一样美。
2、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 ,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作者从身体、神态、服饰、心灵等方面来表现:
光艳:秀丽的面庞;长眉、眼睛。未舞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quot;离合悲欢'。
4、在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暗示了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点明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为什么说卡拉玛姐妹'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6、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
艺术没有国界。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受到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的内涵,她们的舞蹈就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测试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疾转jí 叱咤 chà 惊鸿 hóng
b、颦蹙pín 供养 gōng 滋润zī
c、嗔视chēn 粲然 chàn 惆怅 chóu
d、咿哑 yǎ 静穆 mù 极妍 y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本色当行 变幻多姿 b、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c、混身解数 高视阔步 d、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3、文中'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一句,怎样理解:
a、观赏者的耳边回想着舞蹈的音乐。
b、观赏者被舞蹈的内容所感动。
c、没有什么深层含义
d、表演者传神的舞姿吸引了观赏者,他们的心已相通。
4、'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 )的舞步,( )的铃声,( )般的慢移,( )般的疾转,舞蹈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括号中依次填的词依次应该是:
a、轻云 繁响 旋风 细碎
b、细碎 旋风 繁响 轻云
c、细碎 繁响 轻云 旋风
d、繁响 旋风 轻云 细碎
5、本文选自《________》。以 ________舞蹈为描写对象,表现了________ 舞蹈鲜明的 ________特色。
参考答案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a项中'咤'读'zhà' c项中'粲'应读'càn' d项中'哑'应读
'yā'。
2、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c应该为浑身解数。
3、答案d
知识点:阅读能力考查。
解析:'共鸣'指的是心灵相通,因此选择答案d
4、答案c
知识点:修饰词语的搭配。
解析:'的'前面应用形容词性词语修饰,'般'前需填入名词。因此选择c。
5、答案: 《冰心全集》 印度、印度、民族
知识点: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解析:本文内容是记叙观看印度姐妹卡拉玛一次在北京的演出,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上一篇:《观舞记》教学反思2
下一篇:《听泉》教案4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3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神态、服饰表现内容的。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利用VCD 、DVD 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做好上课准备。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新课,激发热情。
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让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兴奋状态。
抓住这一契机,提问: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作者是谁,观谁的舞蹈。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后,谈初读的体会。
三. 局部欣赏,发展个性。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为什么喜欢并大声朗读。同学们可能会喜欢如下语段:
13段。因为这一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因为这一段从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
17段。因为这一组排比句,它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这一段也是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的。
讨论分析后,要求学生能用一个精辟的词语来进行概括。明确:飞动的“美”。
四. 小组交流,互问互答。
学生对还不理解的问题在4人小组上进行合作交流。
五. 集体探究,深入理解。
学生把小组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
——2-5段连用4个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第7段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17段,冰心奶奶说卡拉玛“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忘怀了自己还能理解,忘记了观众怎么行呢?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 知识迁移,课堂延伸。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请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学生可能会答:有。
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
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吗?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能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后,欣赏一段舞蹈,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
写完后,展示,交流。
七. 结束语。
同学们不仅说的好,写的也很优美。40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衷心的祝愿大家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活的精彩。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4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 :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 (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教师抓住学生情绪高涨这一契机。)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以正面的肯定、鼓励为主。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产生更多的心得,朗读时感情就更充沛、真挚。本课的教学重点“生动的语言描写”及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得到了突破。)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 ’
要求: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之成为一段优美的文字。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了感悟再来动笔写,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
资料链接: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课后记: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事物。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课前预习】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婆罗多”是三个梵文词语的首字母的组合,这三个词分别是表情、曲调、节奏,婆罗多舞如果意译即指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舞蹈。在印度,湿婆是印度教三个大神之一,他是毁灭之神,法力无边。他可以用目光将引诱他的爱神烧为灰烬,他也能吞下足以毁灭世界的毒药而安然无恙,甚至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河水就是银河水经过他的头发从喜马拉雅山顶流淌下来的。他也是舞蹈之神,在他看来,舞蹈就代表了宇宙本源的运动。因此,在印度中世纪,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要学习舞蹈。而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表演时间少则3小时,长则5-6小时。
1、请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由阅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生字(音)生词写在下面。
2、请同学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大声朗读出来,并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等方面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提示:①、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②、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美的?
飞动 (16、17、18三个自然段) 形体、服装、神态、心灵之美
合作探究:
3、作者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他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象“飞动”起来,但是又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品味语言:
4、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舞蹈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成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5、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 ”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6、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养料。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从她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课堂小结:
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课堂练习】
1、填空。
①、《观舞记》的作者是 ,原名 , 作家。代表作品 ,诗集 、 。
②、《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同本文比较,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 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 之美。(各填两个字)
① 心 谢婉莹 现代《再寄小读者》《繁星》《春水》②阳刚;阴柔
2、阅读15—18段(p136-137)的文字,回答问题。
(1)、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作者从她们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印度舞蹈的“飞动的美”。
(2)、文中主要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的?请举例说明。
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3)、“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悠久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如果能写在笔记本上则更好。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我们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22小节)
2,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思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3,在自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的不理解的语句?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
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
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问题二:
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4,用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
五、练习: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延伸思考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从她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比较阅读:
下面,让我们来阅读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再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选段,看看他怎样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美。
七、结束语: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八、家庭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7
导读目标:
1、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文艺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导读重点:赏析优美生动的语言。
导读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导读方法:品读感悟法
总体设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已的主观感情融于优美生动的描写之中。指导学习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强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读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
同学们每年的春节晚会总少不了精彩的舞蹈,优美的旋律,婀娜的舞姿,妖媚的打扮,曾让多少人迷恋忘返啊!宋代词人晏几道就曾赞叹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冰心奶奶也曾慨叹“只能用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艺术”,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随冰心一起来用心感受舞蹈艺术的无群魅力。(多媒体出示课题材,播放印度舞蹈记录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
(解说: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设想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音像教学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的朗读课文,独立感受,发现美点,同时思考:
① 文章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
(课文第16、17、18段)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感谢之情)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故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三、品读课文,赏析揣摩。
引导重点品读精彩段落。
①品析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美的语句。
②学生闭目听同学配乐表演读,想像舞蹈情景。
③找同学口头描述想像的情景。(多媒体配画面)
④齐读第18段。
(解说: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得提升审判品味。)
四、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1、 小组合作讨论:
①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原因是什么?
②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2、 质疑讨论。
找出疑难问题或值得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解说: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玛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底蕴、教育与培养、刻苦训练、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 教师小结。
冰心真不愧的语言大师,她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印度舞蹈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舞美、情美、言美有机结合,汇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我们每个人也应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 欣赏舞蹈《天鹅湖》,说说观后感受。
(解说:充分利用现有影视资源,激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六、作业 布置,内化迁移。
1、 摘抄记录优美语句。
2、 展开想像,补写舞蹈者的容貌、服饰美或观众反应片断。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8
教学目标 :
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内容的。
2、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3、感受、欣赏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如有条件,教师、学生可利用VCD、DVD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为上课作准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印度舞蹈吗?如果看过,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发言)如果没有,今天我们就随冰心一起去观看卡拉玛姐妹的同台演出,顺便听听冰心观看后的感受。(如有条件,此环节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在第一遍阅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指名读、齐读下列词语:
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三、研读课文:
1、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2、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四、阅读探析:
1、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都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试从文中找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大声朗读,并从词语、修辞、句式或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 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不理解的语句?
备案:
①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②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插入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
再次朗读,深入感受
五、知识迁移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
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
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
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能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六、作业 :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二、初读,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
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17、18节)
3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 自己”?
能达到美的境界。
问题二:
第19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4、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
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
五、练习: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延伸思考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首先可能是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一直笔耕不辍,坚。
六、比较阅读:美。
七、结束语: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数段标序
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请大家用心观赏这段舞蹈,看后说说你观后的感受。(多媒体播放,学生谈感受)(出示幻灯片)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度的舞蹈,那就是“会说话”。人们不是用口,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一篇散文——《观舞记》。相信学习此文后,你会有所收获。(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1、为下列词语注音:(出示幻灯片)
2、解释下列词语(出示幻灯片)
3、作者简介:关于冰心,你都知道哪些(出示幻灯片)
(学生抢答,师生共同纠正。教师适时予以鼓励)
(三)、整体感知————感受美(出示幻灯片)
1、学生有感情地快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你能给大家谈谈你初读的`体会吗”(学生谈体会,畅所欲言)
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词语回答) (学生齐答,出示幻灯片)
(四)研读赏析————品读美(出示幻灯片)
听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出示幻灯片)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出示幻灯片)(学生快速回答)
2、文中哪些地方分别从身体、服饰、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她们姐妹的舞蹈美的(出示幻灯片)(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回答)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11
广东广州市19中 雷陆地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观舞记》。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板块:(出示幻灯片)
第一板块
(播放多媒体) 本课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观舞记》、《安塞腰鼓》中舞蹈艺术。本课《观舞记》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冰心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现实生活。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板块: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
第三板块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文化背景、高超的语言技巧及写作的特色,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法为主,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播放多媒体)
我之所以确定以“朗读法为主”的原因是朗诵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第四板块
我认为: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播放多媒体)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究优美的语言。
第五板块
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文字转换为画面,更加直观的、形象的理解课文。
第六板块
新课程之所以“新”,不仅体现在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新型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更体现在评价方面。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需要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本课时的教学我采用两种评价方式:
1.教学语言梯度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评价。使用“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等等有梯度的语言进行评价。
2.师生互动行为评价:采用鼓掌方式或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评议。
第七板块
“精导妙引——整体感知——研讨赏析——拓展延伸”。
我之所以这样确立,是因为我一直都信奉的这样的一句话:“一棵树苗,或生长在荒凉的沙漠,或生长在茫茫盐碱地,或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的学生就犹如是树苗,我们的课堂就犹如是培育树苗的地域,而只有民主的、和谐氛围才是学生积极学习,努力思考,顺利实现学习目标的土壤。
(一)精导妙引
(播放多媒体)(4分钟)
现场情景展示:教师多媒体放错,尴尬万分的say “ sorry”,立刻神情紧张的纠正,没想到却频频的出错。
恢复正常说:“其实刚才是我为同学们特设的一个现场情景,”(播放多媒体)要求学生用口头语言对刚才的情景进行描述。
目的在于为了让学生在体会并学习冰心描写舞蹈艺术语言优美,先行演练,而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他们会自主地将自己口述的语言与冰心的语言进行比较,以达到更好的体会优美语言的目的。
(展示课题,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初读课文,谈谈初读体验。
这部分要明确:飞动的“美”。
具体体现在:服饰、动作、眼神、表情……
(在学生归纳之后,多媒体放映印度的婆罗多舞)
三.研讨赏析(11—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勾划出自己认为写的精妙的句、段,以着重号“△”标出,细心品味、大声朗读并加以积累。提示学生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
学生先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形式特点)
四、拓展延伸(8--10分钟)
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
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放飞学生想象。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五.结束语。(1分钟)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了卡拉马姐妹二人精湛的舞艺,这舞蹈是心灵之舞,而这“心灵之舞”又植根于本民族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希望同学们细细品味,多渠道的去接触、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从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同时也要学习大师高超的语言技巧,去描述生活中精彩的画面。
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学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活的精彩。
说课结束语: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应是师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双赢”活动,师生自然地结为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1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观舞记》。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板块:(出示幻灯片)
第一板块
(播放多媒体) 本课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观舞记》、《安塞腰鼓》中舞蹈艺术。本课《观舞记》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冰心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现实生活。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板块: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
第三板块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文化背景、高超的语言技巧及写作的特色,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法为主,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播放多媒体)
我之所以确定以“朗读法为主”的原因是朗诵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第四板块
我认为: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播放多媒体)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究优美的语言。
第五板块
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文字转换为画面,更加直观的、形象的理解课文。
第六板块
新课程之所以“新”,不仅体现在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新型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更体现在评价方面。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需要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本课时的教学我采用两种评价方式:
1.教学语言梯度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评价。使用“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等等有梯度的语言进行评价。
2.师生互动行为评价:采用鼓掌方式或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评议。
第七板块
“精导妙引——整体感知——研讨赏析——拓展延伸”。
我之所以这样确立,是因为我一直都信奉的这样的一句话:“一棵树苗,或生长在荒凉的沙漠,或生长在茫茫盐碱地,或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的学生就犹如是树苗,我们的课堂就犹如是培育树苗的地域,而只有民主的、和谐氛围才是学生积极学习,努力思考,顺利实现学习目标的土壤。
(一)精导妙引
(播放多媒体)(4分钟)
现场情景展示:教师多媒体放错,尴尬万分的say “ sorry”,立刻神情紧张的纠正,没想到却频频的出错。
恢复正常说:“其实刚才是我为同学们特设的一个现场情景,”(播放多媒体)要求学生用口头语言对刚才的情景进行描述。
目的在于为了让学生在体会并学习冰心描写舞蹈艺术语言优美,先行演练,而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他们会自主地将自己口述的语言与冰心的语言进行比较,以达到更好的体会优美语言的目的。
(展示课题,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初读课文,谈谈初读体验。
这部分要明确:飞动的“美”。
具体体现在:服饰、动作、眼神、表情……
(在学生归纳之后,多媒体放映印度的婆罗多舞)
三.研讨赏析(11—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勾划出自己认为写的精妙的句、段,以着重号“△”标出,细心品味、大声朗读并加以积累。提示学生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
学生先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形式特点)
四、拓展延伸(8--10分钟)
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
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放飞学生想象。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五.结束语。(1分钟)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了卡拉马姐妹二人精湛的舞艺,这舞蹈是心灵之舞,而这“心灵之舞”又植根于本民族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希望同学们细细品味,多渠道的去接触、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从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同时也要学习大师高超的语言技巧,去描述生活中精彩的画面。
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学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活的精彩。
说课结束语: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应是师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双赢”活动,师生自然地结为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1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展开想象,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
3、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本学期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乡带有呢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还有那巧舌如簧的高超表演──“口技”,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今天,著名的冰心女作家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不相信?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二、整体感知
1、运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之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教学小结: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三、课文探究
1、探寻“舞蹈美”:
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 ”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全班交流。
教学小结:
例如:13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这一段从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
17段:这一组排比句,它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这一段也是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的。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2、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
⑴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⑵ 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小结: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质疑解惑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对于文章内容,尤其是对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的理解,你还有什么不懂吗?请提出来,我们一同来解决。
1、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因为好的舞蹈不仅要动作美,还要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是好的舞蹈。
2、说说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的?
衣着、神态、动作这三个方面
3、“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在作者观看时,即看不懂,为什么会起共鸣?
我们看不懂的是舞蹈背后的故事,但是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技,让人可以感受到一切悲欢离合,让观众随舞蹈的起伏而起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4、作者为什么只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动作,为什么不描写观众?
作者完全被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吸引,根本没有注意到观众的反应。从侧面写出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精彩。
5、舞蹈是一种娱乐,为什么这次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印度舞是印度的传统文化之一,表示着对印度古老文化的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明确:这是一种宗教舞蹈。)
6、我心中的“咿呀”指的是什么?
作者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7、为什么开头作者说“难以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文中也说“我实在描写不出”,文章作者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描写却又生动形象,请问矛盾吗?
不矛盾,文章作者对于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描写却又生动形象,实指卡拉玛姐妹的神态。而“我实在描写不出”实指心灵的舞蹈,真正的舞蹈。
8、文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假如”?
因为作者觉得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实在太美了,但自己贫乏的文字又不能描绘得那么好,她想从多方面来描绘舞蹈的美,说明作者非常想把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五、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我衷心祝愿大家每天都活得如这舞蹈一样精彩。
六、课后反思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14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饕?戳耸裁茨谌菽兀壳肽闶宰庞米罴蚪嗟挠镅运邓当疚闹饕?谌荩?绻?苄丛诒始潜旧显蚋?谩?BR>——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我们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22小节)
2,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思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15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二、初读,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22小节)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
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
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17、18节)
3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 自己”?
能达到美的境界。
问题二:
第19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4、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
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
五、练习: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延伸思考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首先可能是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一直笔耕不辍,坚
六、比较阅读:
美。
七、结束语: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16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二、初读,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22小节)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
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
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17、18节)
3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 自己”?
能达到美的境界。问题二:
第19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4、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
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
五、练习: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延伸思考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首先可能是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一直笔耕不辍,坚
六、比较阅读:
美。
七、结束语: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静穆、粲然、妥帖、嗔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等词语。
2.通过课文,从文学角度感知印度舞蹈艺术,丰富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
1.感受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揣摩文章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比喻迭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给人以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享受。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冰心以她高超的语言技巧,把卡拉玛姐妹优美酌舞蹈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视觉形象。为深入理解、把握文意,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人体悟形体语言的内涵。
教具准备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诵读感知文意,研读精彩句段。知识迁移课堂延伸,丰富素养。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印度舞蹈视频)请大家用心欣赏这两张图片和一段舞蹈,观后试着说一说你的感受。(学生试说)可当要我们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这种美好的享受时,许多同学为难了。那么,如何将这种艺术享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呢?)同学们不用着急。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散文──《观舞记》。相信大家会有许多收获。
(板书文题、作者)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1、积累字词,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品味文中描写舞蹈的语句,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
3、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用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手法表现视觉形象,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三、预习检测(方法:小组展示,由小组长安排本组成员分工展示;)
1、走近作者(请学生介绍,不足之处老师补充。)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 “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给加粗字注音
颦蹙 粲然 嗔视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雏凤 花鬘
斗薮 浑身解数 妥帖 褶裙
(2)释义(建议:可采用竞答的形式)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静穆:安静庄严。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妥贴:恰当;十分合适。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进入文本,大声地自由地读课文1——10自然段,探讨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对学)
(1).作者无法说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
(2.)作者不得不说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
(3.)作者努力说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2、这“飞动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如此震撼作者的心灵。你认为两姐妹的舞蹈美在哪里?(小组展示:1、.由一人确定角度——我们发现“美”在 上;
2.用自己小组喜欢的方式读句子;3.由一人对所找句子进行简单地品析。)
五、精讲延伸
她们为什么能表演出这么优美的舞蹈?
六、达标检测(课堂部分学生展示;课下以200到300字的小作文体现在作业本上)
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学习课文的写法,运用优美的词语,巧妙的修辞把欣赏到的美描绘出来。(词、句子、片段都可以)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断的感受着美的文字,美的舞蹈。最后,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在座的同学们,献给听课的老师们,献给卡拉玛姐妹,献给冰心奶奶。感谢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感谢冰心奶奶高超的语言文字,感谢杨丽萍老师,感谢这世上美好的一切。祝愿各位的每一天都能像舞蹈一样精彩!
《观舞记》学习要点 篇17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2、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3、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教学难点:
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提出对于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准备:有目的地布置学生预习;查询书籍、网站、,收集有关印度舞蹈的片段;制作《观舞记》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舞蹈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整体感知:
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学生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如果能写在笔记本上则更好)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姿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进行较慢速度的朗读,学生们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22小节)
2、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赏析:
1、正音正字:
颦蹙(pín cù) 粲(càn)然 嗔(chēn)视
叱咤(chì zhà)风云 尽态极妍(yá n)
褶(zhě) 浑身解(xiè)数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明确:第2——6小节以及第13——18小节。(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3、思考:
①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两方面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明确: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
②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明确: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4、思考: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小组讨论)
明确:①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②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5、在自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的不理解的语句?(小组讨论,首先由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将学生们普遍认为的困难问题全班讨论。)
①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明确: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②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朗读第19小节)
明确: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6、用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学生介绍,课前查找资料,课上讲解)
明确: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孔雀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等)
四、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从她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结束语: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六、家庭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教学反思:
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有较好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培养,班级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合作、交流、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良好学风。
学习《观舞记》,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和健美的身体的同时,能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
教师要有意识的使新课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贯穿课堂始终。对学生多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好语文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