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学设计

2017-11-06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一) 教学内容:

 《绝对值》是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1.2.4节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分类,数轴与相反数等基础知识,为本课学习的基础。绝对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还会为以后学习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有理数的运算做准备。所以本课在有理数一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

3,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绝对值的概念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四)教学辅助手段

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学案进行辅助教学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问题1:什么叫做绝对值?

怎么用数学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问题2: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的关系怎样?

问题3: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零的绝对值是什么数?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

问题4:设 a表示一个数, |a|等于什么?

三、拓展提高、应用巩固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  ).

(2)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的数互为相反数(  )

(3)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越靠右.(  )

(4)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远点越远.(  )

 2.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0,,.

四、 概括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1、 本节课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其他同学帮忙补充,教师提示。

2、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同学和老师共同帮助解决

布置作业:

课本p11第1,2,3,  

教师展示投影,甲乙两车相向而行问题 ,学生在学案上画出数轴,并根据学案的要求,思考甲乙两车行驶的距离引出的三个问题。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

学生能否区分方向和距离的不同。

学生能够理解从距离角度看数即绝对值的意义。

教师展示投影,讲解-10到原点的距离叫做-10的绝对值,然后引导学生回答10的绝对值表示什么意义?为加深记忆在大屏幕上展示-2,0.25绝对值代表什么意义?

学生口头回答老师的问题

对绝对值意义理解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绝对值的定义?

学生相互讨论发言,教师进行补充并板书在黑板上,给出绝对值的数学符号书写规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