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2019-06-04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观察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乃至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安排2课时。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具备一定的显微镜使用基本技能,而且初步认识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一般过程,这为本节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才步入初中,刚刚涉及探究和实验,在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有限,因此,本节课如何在实现训练学生的实验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二者之间达成统一,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3.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

1.通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2.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以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勇于质疑和尝试改革的精神;

3.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制作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2.归纳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明确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设计思路]

本节的实验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突显实验的“探究”功能,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变个人独立学习为多方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流程如下:复习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创设情境引入实验教学→自学了解常用的玻片标本种类→教师示范制作临时装片→学生动手练习制作临时装片→显微投影展示→交流得失,体会总结制作技巧→评价→再制作→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整理仪器

第1课时:探究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植物细胞。

第2课时:观察多种植物细胞,绘制细胞简图,探究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i.复习巩固

 

 

ii.教学引入

 

 

iii.实验教学

1.介绍玻片标本

 

2.实验目的要求

 

 

3.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4.制作临时装片标本

 

5.实验反馈,表达交流

6.观察植物细胞

7.认识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iv.课堂总结

 

 

 

vi.布置作业

 

vii.仪器整理

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使用

 

创设情境: 手指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吗?大家不妨试试。

 

简介:装片、切片、涂片。

 

说明本节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鼓励探究和合作。

 

启发学生观察,要求学生思考每个步骤的作用,并用一个字加以归纳。

 

 老师巡视,引导、帮助,重点发现同学中的创新点,给予鼓励,并提供指导性意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