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至六章 复习课 教学设计

2019-05-23

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及所依赖的系统和器官。

②理解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③概述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功能。

④认同人体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⑤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①上述各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主要器官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②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③学生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形成整体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vcd(配字幕:郭沫若的《女神》诗句);挑选优秀的午餐食谱和探究报告的结果;准备胸廓和肾单位的模型;准备各大系统的器官及功能的图片;准备血液循环flash动画。

学生:准备六人小品──谁的贡献大?上交午餐食谱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报告;合作小组准备各章的复习小结。

课时分配  2课时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引言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并与环境密切相关

表演六人小品“谁的贡献大?”

通过点评,认同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彼此关联,与环境密切相关。

  宣布表演开始,提出邀请:请你做评判员。    人体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

①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欣赏,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设计者展示午餐食谱,分析说明其营养物质搭配的合理性,帮助其他学生复习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②小组合作,据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看图汇报交流,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特点。

播放vcd,提出问题。

    ①展示优秀午餐食谱和“平衡膳食宝塔”。

    ②展示课本p32插图,展示复习提纲,指导看图交流。

人体需要从大气环境中获取氧气

①不同环境中空气污染的程度不同

②气体的清洁与气体交换

    分析资料,认同呼吸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密切。

①各小组选择有代表性的“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报告提交给教师,对教师汇总的结果进行分析。

②小组合作,看图复习呼吸道和肺的功能,代表用模型演示膈肌收缩和舒张与气体交换的关系。重点分析肺的结构特点。

提供资料。

①汇总各小组的结果,指导分析。

②展示课本p43插图、p50插图,指导看图分析。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需要排到周围环境中去

①排出尿液的意义

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认识和理解废物的排出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①联系实际分析:多排尿,可以多排出有害的废物。

②看图复习泌尿系统组成,由代表用模型讲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思考,合作,设计表格以准备下节课交流

    提供资料,指导计算。

①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②展示课本p80图、p81图。

提出问题,指导设计表格。

第二课时

物质的运输

展示表格,汇报交流,并进一步完善表格。

观看血液循环flash动画,由学生代表分析各主要器官,如小肠、肾、肺等处血液成分的变化。

    播放血液循环的flash动画,指导汇报。点拨血液流经主要器官后成分的变化。    人体需要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