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018-12-22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氧循环中的作用。(重点)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重点)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能力。情感目标: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点:说出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绿色植物与水循环的关系。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材料。2、  flash:(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氧循环中的作用;(3)蒸腾作用(2个)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生物圈氧含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讲解]: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的总称,叫生物圈。人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成员。标题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的循环利用。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氧和水的循环。

[小资料]: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气,消耗其中约1千克的氧。当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迷、窒息,甚至死亡。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圈?

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二氧化碳和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提问]:你能说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吗?

    [提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会不会因此不断得增多?

    [播放flash]: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氧循环中的作用。

    [小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氧循环,使生物圈子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提问]:但是现在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多、森林的破坏以及人类工业生是规模的扩大等,导致生物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我们的地球将会怎样?

    [提问]:有一句俗话“大树底下好乘凉”,你知道“好乘凉”的原因吗?让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阅读]:找出蒸腾作用的定义。

    [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提供器材]:一株带叶的盆栽植物,透明塑料袋, 纷纷举手回答: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呼吸;燃烧煤炭、石油等;汽车的尾气;自然界的火灾等。回答:不会,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为断放出氧气。观看flash。积极举手发言,提到温室效应,动物和人类因为缺氧出现各种病症等。同学们都说,大树底下阴凉,但说不出确切原因。阅读书本,粗略知道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全班交流]:略。    [出示]:两种设计方案。        [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案设计得更合理?    [思考题]:    1.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什么现象?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来自哪里?3.这些水分从植物体的什么器官、什么部位散失出来的?4.蒸腾作用的过程:[播放flash]: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问]:这个实验应设计成什么样会使实验效果更为明显?       [讨论]:植物蒸腾作用对自身的意义及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提示]:1.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的水却往高处流呢?”动力是什么?2.夏天洗澡后,人们会感到凉爽,植物通过蒸腾作普遍认为左边的设计更合理,解释按右边的方案,可能塑料袋内的水珠一部分是从土壤蒸发出去的。带着问题观看flash。积极举手回答:1、2略。3.水分是从植物体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出去的。4.根→茎→叶→气孔。讨论后提出实验方案:选择一株没有叶的植物做同样的实验,效果会更明显。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讨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