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18课 三国鼎立
时间预设
1课时问题预设:
1比较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实力,分析战争中曹胜袁败的因。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称赞的是谁?说出一个有关他的成语。
3、分析赤壁之战中曹败、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
4、读教材105页图,填出魏蜀吴的地理位置,总结三国是怎样形成的。
5、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共同结果是什么?并分析导致这一共同结果的原因。
学习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结果;熟记三国形成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知道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2、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条件。分析赤壁之战中曹败、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3、学习周瑜、诸葛亮灵活机动的作战策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知识结构:一、官渡之战:2XX年,袁绍vs曹操,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二、赤壁之战:2XX年,曹操vs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三国鼎立的形成: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四、三国经济的发展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联系。展示内容:三国鼎立 背景: 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破坏。 末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末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形成:魏: 年 称帝,定都 ,三国开始。 蜀: 年 称帝,定都 。吴: 年 称帝,定都 。 经济发展: 魏: 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