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分析

2019-05-18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已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任务和历史事件。

阅读课文内容,找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教师可通过重点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其中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幻灯片:复习巩固:

说秦汉、道秦汉,

秦汉文化不简单;

西汉佛教传进来,

东汉道教兴起来;

《史记》首创纪传体,

秦陵兵马俑

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幻灯片:提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这本书的体裁、内容是什么?

辨析题:右图(老君岩)反映的是本土宗教——佛教。

一、        导入新课

幻灯片:播放电视剧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家喻户晓,你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人?

幻灯片:京剧脸谱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学习朗读课文“导言”

幻灯片: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1、曹操统一北方

(1)   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

由于黄巾大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北方出现许多军阀割据的政权。它们为了扩张势力,彼此连年征战,百姓苦于战乱,渴望早日统一。曹操和袁绍后来成为有实力统一北方的两大军事集团。从兵力上看袁绍强于曹操,但结果却是曹操统一北方。

幻灯片:官渡之战示意图

(2)   官渡之战

双方矛盾加剧,唯有决一雌雄。2XX年,官渡之战爆发,引导学生看图,生动讲述战争经过,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此战曹操基本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学生阅读课文,师生互动讨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幻灯片:1.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2.曹操势力的壮大

3. 官渡之战(2XX年)

4. 结果:曹胜袁败---以少胜多

5. 影响: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幻灯片:赤壁之战示意图

2、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结合图,讲述南方的两股势力,是曹操统一全国的最大威胁,分别介绍孙权和刘备的所处位置和情况,孙权承其父兄,延揽人才,苦心经营,在江东地位日益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学生表演小品),得诸葛亮辅佐(学生表演隆中对),势力不断增强。2XX年,曹操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曹操强于孙刘联军,(引导学生看图),可让学生绘声绘色介绍赤壁大战的经过(小故事),结果孙刘联军大敗曹操,以少胜多。此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建业称帝,国号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