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鼎立

2019-04-08

第20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2)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4)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

三、情感目标
    (1)明确曾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教师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板书设计

一、曹操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2XX年)——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二、三国鼎立
1、 赤壁大战(2XX年):孙刘战胜曹操,三国鼎立奠定
2、 形成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220年 曹丕 洛阳 曹魏
221年 刘备 成都 蜀汉
229年 孙权 建业 孙吴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壮观的战争场面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通过众多的历史故事勾画出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应充分运用历史材料,突出教学的生动性和历史性。
提问:“东汉末年全国出现了怎样的一种局面?”引导学生回忆:东汉衰败时有关官僚大地主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地方割据的形势,进而导入“董卓之乱”之后呈现出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讲授新课)

一、曹操统一北方
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资料]
1、曹操的用人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以其善于用人而知名。针对东汉以来征辟察举注重名节德行、家世声望造成的负面效果,在他发布的几个“求贤令”中提出的用人标准非常大胆:“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木,其名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的这种用人思想,很切合“乱世”用人不拘一格的情势,说明他确实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