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三国鼎立案例《<三国演义>邮票与三国历史》

活动目的:

1.知识方面: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等重大历史史实以及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2.能力方面:通过搜集邮票素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课堂展示交流,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和讲演的能力;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反映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历史人物正确标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邮票这一鲜活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在师生以及相互交流中的主动理解态度和大胆地批判精神。向学生介绍如何欣赏方寸之美,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的形成。

活动准备:

1.布置课题:

①介绍《三国演义》邮票的发行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把学生对三国历史人物和三国历史故事的浓厚兴趣转化为学习探究的动力。

②收集或者从互联网上下载三国邮票及相关知识。

③动手编写邮票的相关说明文字。(要求包括三个角度:文学的角度即《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历史的角度即真实的史实、审美的角度即如何欣赏方寸之美。要注明资料来源。)

④制成实物投影片或电子演示文稿。完成了演示文稿的制作以后,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请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展示演示文稿。

2.提供学习资源:

参考网站、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

活动过程:

1.收集资料:

在课前,教师可以承担一些信息资料代理的工作,从网上搜集有关《三国演义》邮票以及三国历史的学习资源: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国战役:

三国人物:

点评三国演义:

网上三国

三国邮票

2.协作作业:

学生们进行广泛阅读,有些同学觉得这些资料还不够,带了《三国演义》的书以及他们从别的渠道收集到的有关介绍三国的资料进行阅读。大家兴致很高,边读边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邮票制成实物投影片或电子演示文稿。

3. 展示成果,交流答辩。

交流之前,我先向同学提出了交流的要求:

今天这节历史活动课的主题是“《三国演义》邮票与三国历史”。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准备,六个小组都已经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各小组的收获。

请各小组依次登台,由解说员用实物投影或电子演示文稿介绍邮票上的三国历史故事、赏析方寸之美。每组介绍完毕,同学们可以提出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好,下面有请第一小组出场:

交流开始了,第一小组介绍的是第二组邮票《夜袭鸟巢》《三顾茅庐》、《单骑救主》、《大闹长坂坡》,几位同学或声情并茂地朗读,或绘声绘色地讲解,把课堂中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吸引住了。介绍完毕后,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很快有同学站起来发问,说:“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们,为什么诸葛亮年轻时,人们称他为卧龙?”这一小组的主解说同学略微想了想,然后很大方地说:“我想可能是因为诺葛亮年轻时隐居山中,他又很有才智,所以人们称他为卧龙,我的解释不知你是否能接受?”那位同学很满意地坐了下去。很快,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想请问一下。夜袭鸟巢中的鸟巢,在什么位置?”这下可难住了这一组同学。他们灵机一动,请老师帮助她们。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