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教案2

2017-06-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第二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  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  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  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  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  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