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
教材分析:本课是奥运主题综合探索单元的第二个内容,着重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并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学生了解人们在体育运动中追求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精神;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精神;
顽强拼搏,为民族、为国家争取荣誉的精神;使得教学更富有人文性,第十一课: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美术创作的一般形式。
2.用语言评述一下所欣赏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传递情感,关心身边的校园活动,关心他人。
4.从体育作品中吸取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一件小艺术品,用色彩和形象表情达意。
难点:要在作品中体现出体育精神。
教学准备:本课对学习材料不作限定,教师和学生可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和形式完成作业,教案《第十一课: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交流、总结。
教学过程:
教师:学习了《人文奥运》一课以后,同学们知道了不少奥林匹克知识,了解了奥林匹克精神,请同学们想一想、谈一谈,用美术作品能不能表现奥林匹克精神?怎样表现?
学生:看书第9、10俩课,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准备的资料,如绘画、雕塑、小工艺品、运动服饰、摄影作品等。发言。
教师:同学们谈得很好,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
学生:一位同学总结表现形式,其他学生补充自己的意见。
教师:根据学校条件,教师可选择(1)展示学生带来的资料,(2)赏析课本上的范例,(3)演示课件(4)展示其他班学生作品等形式,启发学生,激发创造欲和灵感。
学生:(1)展示和讲述自己带来的资料。(2)学生分析课本上的作品。(3)欣赏同学作品,畅谈自己的构思,以多种方式酝酿创作构思。
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挖掘作品中体现的体育精神和艺术魅力。
学生:讨论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美感。
教师: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
(1)为校运动会设计奖品和纪念品。
(2)为本班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设计纪念品。
学生:设计、制作。可采取一人单独创作、组合等形式。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鼓励学生。
学生:逐步完善设计,实施制作。
教师: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或课件演示等手段,提示学生如何能是一件礼物或奖品更精致、更隆重。
学生:装饰装潢手段可以提高作品的品质,使作品更精致可爱。
教师:小结
学生:品价作品及参与情况。
课后小结
本课关键是要找到学生作品与体育精神、情感表达的挈合点。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2
教学目的:
1、 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 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 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 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 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二、 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 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 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 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3、《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4、《加莱义民》
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同时,还以独特的群像形式,突破了传统纪念碑雕塑的程式。
5、《巴尔扎克》
以上我们欣赏了罗丹的几件作品,大家想一想,罗丹的雕塑作品是如何表达他的内在情感的?
四、 临摹罗丹的雕塑《沉思》
1、 雕塑的分类
2、 泥塑的基本手法
3、 临摹要求:
a、比例确当
b、形体基本准确
c、注意人物内在神情的表现
五、 罗丹雕塑艺术小结
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体塑造融于一体
六、 其他作品欣赏
七、 课堂小结
罗丹不仅在艺术精神上继承了雕塑的传统内涵,而且还发展了雕塑的新概念和新形式,特别是在对雕塑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刻画人物形象的内在品格与个性特征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一系列雕塑创作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堪与以前的艺术大师媲美,并且还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可以说,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3
1第1 课 请到绿色商店来
第一课时
谈话导人
1.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学生回答、讨论)
2.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图形、色彩、文字。
3.引入课题——广告设计。 课件展示:各种精彩广 告设计,并配有广告语 的声音。
展示:课题——广告设计
深人感知
1.提问思考: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小结: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
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
(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
(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
(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
3.制作过程
(1)构思: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
(2)构图: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
(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
4.游戏,启发思维。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
展现广告设计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
展示:制作步骤。
尝试作业
第二课时
反馈指导 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
2.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4
第一课《影子大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2、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组织“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
2、开展“影子”探秘。(认识形态变化)
3、想象完整形态,充分表现个性。
4、欣赏评价,从中获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发展对形于色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捉影”活动,认识理解形态的变化。
难点:指导学生依形想象并绘画成图。
三、学法指导
1、室外造影游戏。(自由摆姿造型)
2、室内借形想象。(添画完形创作)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5分)
1、课件展示: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动他也动,就在脚下面,怎也抓不住。”
2、板书课题:《影子大王》
二、捉影游戏(8分)
1、室外操场。
观察人物、树等影子。思考: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
2、学习捉影方法。
你能用手捉住吗?怎样才能捉住呢?
3、小结。用粉笔把影子的边缘画下来,就把影子捉住了。
三、影子探秘(5分)
1、观察影子的变化。(变化多端)
2、多人组合姿势,变化更有趣的影子。
3、构思。首先是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再是选择最科学的方法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
四、完成添画(5分)
1、集合学生观察影子,引导联想,它们像什么?(动物、大小壶等)
2、引导想象添画。
3、小结:大胆添画。
五、学生创作(10分)
1、室内创作。2、指导构图。3、修改完善。
六、欣赏评价(7分)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七、当堂作业
学生完成一幅影子绘画作品。
八、板书设计
1、影子大王
人、树 ——(影子)—— 光照
变化多端
九、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两大教学空间,前者是室外活动,主要开展“捉影游戏,亲身体验影子形成的理由,形状变化多端,以及如何能够留下影子。后者是室内绘画创作,由观察到的影子引发联想。像动物,像大小壶等形态,大胆构造完成制图。本课由谜语导入,激趣,由评价作结,收获甚多。乐在其中,易于言表。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5
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沙雕艺术,并对其形成的特殊风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能自己或跟别人合作完成一件沙雕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感受沙雕活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一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做一个沙雕 (或沙画)。
教学难点:掌握沙的特性,创作形状各异的沙雕 (或沙画)。
教 学 准 备:师生共同准备:沙雕作品图;铲子、水桶、喷水壶等;收集大自然中的树枝、落叶,适量的废旧材料等;教师对沙滩或操场环境事先作深入了解,并选定较为合适的区域。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1 你喜欢这种造型吗?为什么?沙雕作品还有其他的内容可以表现吗?
2 你喜欢有颜色的沙雕作品吗?
3 试比较有颜色的沙雕作品与本色的沙雕作品的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除了沙雕作品,你还收集到哪些与沙有关的艺术作品,请介绍给大家。你还能设计出其他与沙有关的作品吗?请把设想告诉大家。
教师利用沙堆示范,讲明铁锨、铁铲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加强安全教育。
学生在操场或沙坑里做玩沙游戏。(有条件的学校、全班可以一起在沙堆中做游戏,条件不是太好时可以留一部分在沙坑中进行堆沙或做沙雕活动,另一部分学生运一些沙在操场土做沙画游戏。)
第二课时
巡回指导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明确具体的问题:
1 根据场地大小,控制沙雕的大小及占地位置。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不常用的铲沙工具及合理利用所带的废旧材料。
3 发给部分学生相应的沙雕作品图片,让其参考。
操场上的大组与沙坑中的大组互相欣赏作品,并各提建议,小组与小组间加强交流,教师与学生退远后欣赏并相互评价。
收拾与整理:
把散落在学校操场的沙归回原处。在海边活动的学生要把插人或装饰沙雕的废旧材料收拾归类。
作 业学生在操场或沙坑里做玩沙游戏。(有条件的学校、全班可以一起在沙堆中做游戏,条件不是太好时可以留一部分在沙坑中进行堆沙或做沙雕活动,另一部分学生运一些沙在操场土做沙画游戏。)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6
一、课题:家乡的奇石
二、课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通过观赏和画出家乡的奇石,使学生加深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增强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 学习用品:油画棒、水粉颜料、图画纸等,鼓励用其他的材料和工具。
2、 课前要求学生考察“临朐奇石市场”,把自己认为最精美的奇石用摄影、速写等形式记录下来;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奇石的图片,开展“家乡的奇石图片展”活动。
3、 老师用不同的形式制作范画4—5件。
五、活动过程:
1、 参观“家乡的奇石图片展”, 交流信息。
(1)了解奇石市场,增强爱家乡的自豪感。
我县奇石市场是江北最大的奇石批发零售交易场所。市场在县城龙泉路中段,占地2.7万m2;主要经营紫金石、红丝石、五彩石、龟石、木鱼石、燕子石等当地品种;经销安徽、河南、贵州、滇、鄂、四川、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浙江、缅甸、越南、阿富汗等国内外的名石珍品;还兼营根雕、书画、古玩、花卉、盆景、工艺品等,商品辐射到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或地区。 我县有着优美的旅游环境、丰富的奇石资源、传统的文化优势、庞大的文化产业队伍、促进了奇石市场的发展。全县从事奇石、怪石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的专业户已达6400户,从业人员2.2万人,市场年交易额2.2亿元,是国内较大的奇石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易市场。、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文明市场”。
(2)、了解奇石种类,开阔知识视野。
我县山丘多,地质结构复杂,岩石主要有片麻岩、混合花岗石、砂质灰岩、灰砾岩、玄武岩等,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红丝石系钙质细砂岩。颗粒均匀,质坚而润。色彩各异,纹理天成,千姿百态。目前常见有红地黄丝、紫红地褐丝、红褐地紫丝、紫地黑丝等,尤以黄地红丝、紫地黑丝者为上。临朐彩石属沉积岩,其石坚硬细腻、石玉间杂混合自然、结构奇妙。临朐太湖石多分布在境内西南部山区。色以青、红、黄为多,型以瘦、漏、皱、透、秀居首,形态生动,俊秀自然,古朴典雅,妙趣横生。临朐紫金石相传有镇宅、避邪、保平安之说,深受群众的喜爱。该石呈紫色,间青绿花纹,有豆绿色圆眼,含瞳子、晕三、五层,有些部位映日泛银星。除此,还有龟石、竹节石、燕子石、千层石、钟乳石、沂山石、嵩山玉等,至目前,已发现的就有十多个系列、八十多个品种石,瑰丽而神奇,观赏、实用价值颇高。
(3)、漫谈奇石,增长见识。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具有观赏、收藏及科研价值。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观赏奇石,要讲究瘦、漏、透、皱、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十二个方面,更主要是要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
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并进而影响到海外诸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赏石渐成国际潮流。据统计,全世界至少有20xx万天然奇石爱好者,并成立了国际爱石协会,国际自然艺术石爱好者协会等国际性赏石团体
2、 欣赏奇石范画,师生共同探究绘画方法。
抓住奇石不同种类的质地特点,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或水粉等,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画出自己喜爱的奇石作品来。
(1)、定位、勾画轮廓:先画石头后画几座;
(2)、刻画细节:重点刻画最美、最感人的地方;
(3)、涂色均匀,大胆细心:主要形象和背景要和谐统一;
(4)、整体调整,小心收拾;
(5)、题字落款,写下感想:包括奇石的题目、画时想法、自己的名字等。
3、 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组员分工合作或独立完成后再组合成一幅有特色的画都行。
4、 相互观摩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
5、 小结:老师对整个活动过程(包括考察活动过程)作以简要总评,重点表扬同学们的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并希望大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善于发现家乡中的美的事物,并把表现出来。
六、课后记:
本次美术活动持续时间为80分钟,同学们在这一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从考察奇石市场,收集奇石资料,到绘制奇石作品等过程都情绪饱满,全身投入,有的同学还写出了参观市场的体会,对司空见惯的奇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许多奇石知识,更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为自己的家乡有如此精美的奇石而自豪。高岩同学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从来没有发现家乡还有这么美的石头,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它为我们临朐赢来了很高的声誉,创造了很多的商业机会。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自己的家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家乡的奇石”。实际上,不论学生的作习作质量有多高,学生有这样的体验,这次活动就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更何况同学们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去完成活动任务的,作业质量一定是没问题的。在活动中,孩子们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材料,如瞿梦笛、马峻等同学用橡皮泥、吹塑纸版等制作的《姜太公钓鱼》、《米芾拜石》非常自然质朴,充分显示了孩子们的独巨匠心。总之,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发现了美,用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创造了美,尽享了创造的快乐。用王雅君同学的话说,就是:“这次活动我发现了许多美丽的奇石,我和同学用手中的画笔,把家乡的奇石表现的更漂亮,我对自己的家乡更热爱了!”
七、附部分学生作品: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7
一、教学目的:
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单色版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单色版画
二、重点:
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
三、难点: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1、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白色卡纸剪完,贴到彩色之上,然后涂上色,印成许多份送给同学。
2、让学生讨论这种制作方法,这种先制版再印出图画的方法就叫版画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单色版画。
(六)展示点评。
(七)知识拓展。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8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应会: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游戏l: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
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六、展示评价
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七、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功能造型的轮船、游船、军用及民用潜艇等。
板书设计
折、剪、卷、组合……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利用盘条成型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难点:花瓶的造型设计和装饰
教学设计:
一、 引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彩泥来制作花瓶。在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制 作彩泥作品的能力,给大家一首歌曲的时间,小组合作制作出一个花盆,你们能行吗?
学生小组实践操作。
二、 新授
1. 验收小组作品
2. 引导学生了解盘条成型、手捏成型、泥板成型、压、揉、捏等制作方法。
三、 欣赏
欣赏课前教师搜集的各种图片资料。欣赏交流,他们用了
哪些方法?哪儿设计别致?
四、 作业
用彩泥用盘条成型法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别致的花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 以小组合作完成。
五、思考创作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创作
六、 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注意有侧重的进行点评。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0
问题提出
大家在节假日里,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教学目的
1、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学会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
2、学会插入艺术字。
3、掌握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学会修饰文本框的格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插入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方法,掌握图片与艺术字格式的设置方法。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展示贺卡)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师:那大家在节假日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师:老师发现,如果要给自己所有的好朋友送贺卡,得花不少钱呢,对不对?生:(略)
师: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种既节约又环保的方法,(展示课题)制作电子贺卡。
二、新授:
1、页面设置:
师:看老师手里的这两张贺卡,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师:对了,如果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要确定它的大小,制作电子贺卡也一样,我们通过页面设置的方法来设定纸张的大小。
教师演示操作: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页面设置”命令。
3)、选择“纸张大小”选项卡,设置合适的大小。
4)、设置合适的页边距。
2、贺卡内容:
任务一、首先插入图片(剪贴画与来自文件均可),美化图片。然后自己探究如何插入艺术字与修饰艺术字。
1)、插入剪贴画中的图片。
2)、利用菜单“格式”命令修饰图片。
3)、利用图片工具栏修饰图片。
4)、插入艺术字(祝福语)。
5)、利用“格式”—艺术字命令修饰艺术字。
6)、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修饰艺术字。
7)、适当调整图片与艺术字的位置。
8)、删除多余的图片与艺术字。
该部分的操作比较的琐碎,教师无需面面俱到,可以边做边讲,适当的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来给其他同学演示操作。
任务二、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与插入图片,并修饰文本框,美化版面。
1)、插入水平文本框和垂直文本框。
2)、输入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字。
3)、调整文本框的位置。
4)、修饰文本框。
5)、插入图片,调整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作个别辅导,鼓励先进生帮助后进生
3、美化贺卡:
师:我们知道贺卡不仅要图文并茂,而且要布局合理,图片与文字的色彩协调一致,才能充分表达主题。
师生讨论哪些地方还需要调整?
自选图形的颜色、文本框的格式等。
(自选图形和文本框在颜色的设置方面,操作相似)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如何来设置自选图形的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并演示操作过程。
师:好,下面请大家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完成不了的操作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操作。
三、:
师:今天,大家都做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讨论。
师:那么,大家今天做的贺卡想送给谁呢?
学生回答。
师:好,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电子贺卡。
反思
学生均以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方法,以及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同时,还学会了插入艺术字,并掌握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以及修饰文本框的格式。学习效果不错。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教具:
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学具:
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4、记录笔;大记录表,标有油水标记的杯子。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幼儿归纳总结。
2、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二、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
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
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黄色、透明的。
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幼儿进行预测、探索。
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幼儿动手操作、搅拌。
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学习新词汇:“分离”
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
五、操作实验二:去油污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把水和油溶到一起呢?
幼儿讨论这就要用到我们的洗涤用品(和幼儿一起把洗涤用品认识一下)幼:洗发水、牙膏······师:哪个洗涤用品能帮我们的忙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老师的手帕弄上了油渍,请大家帮老师洗洗,看谁洗得最干净。
每组请两名幼儿来选自己认为洗得最干净的洗剂用品,让幼儿动手洗。小结:实验证明,洗洁精、碱面洗的最干净,去油污最好。
六、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请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有代表的记录贴在记录统计单的结果一栏里)。
教师:你刚刚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自由表达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不论是把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还是用筷子搅动,最后结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们都是分离的,油是不溶于水的。那么为什么油不溶于水呢?
因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层;二油稍微轻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七、生活中的油水分离现象。
油水分离画。
回家你可以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试试,下次再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2
教学目标:
1、 欣赏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2、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结合起来。
3、 结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态向同学描述自身喜欢的肖像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重“形”“神”互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1、出示肖像作品(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线描),让同学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工具和画法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出示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一幅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肖像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作品。画家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流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注重刻画,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微笑。
3、小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我们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优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备的,两者缺一不可。
二、 同学讨论
如何才干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人物外貌的基础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猜一猜
拿出自身的照片,让你的同桌根据你的神态猜一猜你当时的心情。并想一想如何进行发明性的表达。
四、 画一画
选择自身喜欢的肖像图片,用自身喜欢的绘画方式改画。并可依照自身的理解加上背景。
五、 课后拓展
从课外书上,网上,杂志上去观察更多的人物肖像,并向同学描述人物的外表和神态。
课后记: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整,加上同学们也懂事了许多,课堂的配合还有相互的合作都比较好。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蔬菜拓印小花,用手指拖动画小草的技能。
2.对美术活动感兴趣,感受蔬菜拓印的乐趣。
3.通过拓印发现蔬菜的美丽图案,进一步发现、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
活动准备:
范画一幅、纸盘、水粉颜料、蔬果(藕、青菜梗、芹菜梗、花菜)切面、蝴蝶贴纸、抹布。
活动重点:
用手指拖动画小草,用蔬菜拓印小花,感受蔬菜拓印的乐。
活动难点:
能够将小草、小花布满画面。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园里的花,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范画)这是一幅秋天里的花园,秋天不光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还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在这个花园里,开满了各种颜色美丽的花。你们喜欢吗?
二、美丽的花园
1.认识各种蔬菜的切面,让幼儿欣赏它横切面的美丽。
你知道这些花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就是由这些蔬菜宝宝的切面印出来的。
(出示藕)这是藕,你们知道藕的切面在哪里吗?老师来告诉你们,我先用刀把藕切开来变成两半,切开来的这一面,我们称为藕的切面。老师这里还有好多种蔬菜,我们来认识一下其他蔬菜宝宝的切面吧!
2.示范选择用不同的蔬菜拓印小花,让幼儿观察了解不同蔬菜拓印的效果。
我们先选择一节藕,把它的切面放在红色颜料里蘸一下,在空地上按一下,马上提起来,这样一朵小花就印出来了,然后再换一种蔬菜或者一种不同的颜料点印不同的小花。小蝴蝶喜欢草地上开满各种颜色的小花,哪没开我们就给那里印上小花,红的、黄的、蓝的真漂亮。
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学习印小花的方法吧:蘸一蘸,按一按,提一提,一起拿出小手来做一做。
3.教师示范用手指拖动画小草。
花园里开满了花,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在空地上种上绿绿的小草呢?这就要请我们能干的食指宝宝帮忙了。
首先用食指在盘中蘸绿色水粉,然后在盘子的边上舔一舔,舔掉多余的颜料,从下往上在纸上拖动,这样我们就种上了绿绿的小草。颜色没了,我们再去盘子里蘸一蘸、舔一舔、拖一拖,这样就有越来越多的小草陪在小花的身边了,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
三、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现在请你们也去为自己的花园添画花朵,待会你先选择一种蔬菜来印画花朵,然后再选择另一种蔬菜继续拓印,可以把手里的蔬菜与同伴换一下,把花朵印满以后,再添画小草。
四、作品评价,将幼儿作品展示在作品栏。
我们的花园真美丽啊!小蝴蝶喜欢哪些花园,就飞到那里去做客。(老师在作品上贴上蝴蝶贴纸)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4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 好习惯。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3.使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新奇的艺术品。
活动准备:
1. 提前让幼儿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纸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纸杯(用过的)、鸡蛋壳、铅笔削。
2 .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
一些废旧物品做的玩具、装饰画:娃娃(一次性纸杯做的)彩虹图(鸡蛋壳做的)跳舞的姑娘图(铅笔削做的),各种汽车(各种纸盒做的),高跷(易拉罐做的)、飞盘(毛线和硬纸板做的)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作品,请幼儿细心观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
2.讨论作品
师(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作品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3)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么做的?
3.讲解制作方法
(1)一一出示作品,将步骤演示一遍,让幼儿边看边说。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不一样的作品。
(3)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说出我们班利用
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谁说得多。
幼儿操作
请幼儿做一次小小设计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动手制作。比比谁 的作品最别致。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
包装等组合创新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发现有不同做法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以便孩子完成作品。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选择简单易做的材料完成作品,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的认真,学的开心。
5.作品展示。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分享心得。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5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人物变形的方法,进行人物变形练习。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在了解人体主要结构基础上初步掌握变形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体结构,导入课题
1:复习导入
四年级时,我们学过画人物,谁能说出人体的大致结构?
2:出示课件,加深了解
:人体的主要结构包括头、躯干、四肢、骨胳外面包附着肌肉,人体的各部分由关节相连结。
二:新授
1:设问:变形人物与平常生活中见到的人有何不同?你是从哪些地方认出是一个呢?
板书:抓住基本结构:头、躯干、四肢
2:讨论变形方法
(1)省略法
a:用课件打了人物写生和变形画
b:找出不同之处(变形画五官没画,衣上的褶皱没画)
变形画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没画出来,省掉了,谁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
板书:省略法
(2)夸张法
a:用课件人物写生画和变形画
b:设问:写生画中大姑娘的头发给我们什么感觉?(长)变形画长发画得更长,像样有意夸大人物的主要特征,这种变形方法叫什么?(夸张法)
运用夸张法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形象鲜明,如把圆的画得更圆,胖的画得更胖....
(3)添加法
a:打出一张学生变形画作品
b:设问:这张变形人物画,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儿?(人本来只有两条腿,现在这个却有十几条腿了)
c:像这样,在原有形象上添加的方法叫添加法,如千手观音就是一个例子。
(4)综合法
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三: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五:讲评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6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 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7
活动目标
1.知道鱼生活在水里,学会粘贴小鱼。
2.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性。
活动准备
1.画纸-鱼缸里的鱼
2.幼儿手工纸(小鱼)若干。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画纸-鱼缸,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鱼缸)
鱼缸可以干什么用呢?(养鱼)
可是,现在鱼缸空着呢,我们养一些鱼好吗?
2.教师示范讲解如何养小鱼。
教师将小鱼贴到鱼缸上
看看,老师养了这么多小鱼呢,它们游来游去的可开心了。
可是,还有许多鱼缸里没有小鱼呢,你们愿意养小鱼吗?
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小鱼,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业。
4.布置成展览馆,一起欣赏大家养的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