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纸浆的步骤,激发幼儿对纸浆作画的兴趣。
2、分组合作制作纸浆和画,体验玩纸浆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每组一只盆,水、颜料、白乳胶、卫生纸、镊子、硬纸板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魔术,看,这是什么?(卫生纸)
我把许多卫生纸撕碎放进盆,然后放进水,用手轻轻捣烂,哈,卫生纸变成什么了?(引出:纸浆)
以前我们画画都用过哪些材料啊?今天我们要用纸浆来作画哦。
二、欣赏比较:
1、欣赏若干作品,观察纸浆画和其它材料的不同之处。
2、我们没有彩色纸浆怎么办?纸浆粘不牢纸板怎么办?(自由讨论,引出颜料、白乳胶)
三、展开活动:
1、师幼分组,一起制作纸浆,引导幼儿观察纸遇水的变化,颜料和白乳胶要拌匀,注意桌面的清洁。
2、幼儿进行随意性的创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大胆想象做如小花、小草、小树、苹果、鱼、糖果等等自己喜欢的画,用镊子夹的纸浆不要过多,粘时不要过厚,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作品展评:
幼儿相互说说、评评用纸浆作了什么画和画的美感度,然后把作品一一展示在作品展览区域中。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2
活动目标
感受合作装饰新年树的快乐。
尝试用撕、揉、粘贴等方法装饰新年树。
愿意与同伴合作装饰新年树。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特别的树”组图;“新年树”图片;“装饰材料”组图;《新年好》歌曲音频。
材料准备:提前用硬纸板、纸筒做好的“新年树”(每组一棵);剪好的各种颜色的小花、树叶若干;各种颜色、长度的彩带、扭扭棒、纸条、小毛球;固体胶。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特别的树”,引出活动主题。
老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发现了一些特别的树,特别在哪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树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树上有什么?
为什么要装饰这些树呢?
小结:这些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新年树”。装饰新年树是庆祝新年活动的一部分,人们会把一些礼物、装饰品挂在树上,表示对新年的祝福。
出示图片“新年树”与“装饰材料”,引导幼儿了解装饰新年树的材料并讨论如何装饰。
1.出示图片“新年树”,讨论装饰材料。
老师也准备了好多新年树,小朋友看,老师准备的新年树是怎样的?(光秃秃的,没有装饰物)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装饰新年树,让新年树变好看?
2.出示图片“装饰材料”,引导幼儿了解装饰材料。
3.教师示范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在新年树上粘上各种颜色、各种长度的彩带;可以把扭扭棒扭成各种形状粘贴在新年树上;可以把纸条揉搓或者撕成各种形状粘在新年树上;还可以粘上各种小的装饰物,让新年树变得更好看。
播放歌曲音频《新年好》,发放材料“新年树和装饰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装饰新年树,教师巡回指导。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棵新年树,请同个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合作,一起装饰新年树,让新年树变得更好看吧。
作品展示,师幼共同欣赏装饰好的新年树。
你们是怎么装饰新年树的?
用了哪些材料?
温馨提示
1.新年树的制作方法(2种):(1)将硬纸板剪成三个叠在一起的三角形形状,并涂上绿色;然后将卷纸筒相对应的两侧用剪刀剪一个长方形缺口,剪好的卷纸筒涂上棕色,作为树干;最后将绿色的纸板插在卷纸筒的长方形缺口上,一颗“新年树”就完成了。(2)将硬纸板剪成类似白云形状的树,并涂上绿色;然后将卷纸筒相对应的两侧用剪刀剪一个长方形缺口,剪好的卷纸筒涂上棕色,作为树干;最后将绿色的纸板插在卷纸筒的长方形缺口上。
2.根据幼儿园情况,可将立体的新年树替换成平面的新年树,装饰材料也可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将幼儿装饰好的新年树布置在班级的角落或其他地方,供幼儿欣赏。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3
小班美术教案:(手指印画)
执教:卢老师
设计意图:童趣是孩子生活最为显著的特点,指印画正符合了趣味性的特点,活动着力发掘孩子乐于创新的精神,让孩子在简单的学画中,锻炼手指小肌肉、发展创造性。活动目标:
1、学会手指印画以及添画技巧的基本技能。
2、知道不用脏手指乱印,作画后能及时将手擦干净。
3、能大胆模仿与创造,作品有创新。
活动准备:
闪光笔、各色纸、调色盘、海绵、颜料、已画好的拇指印画、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特别的画,请你来看一看。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怎么样啊?那你们知道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幼儿讨论)
2、学习作画A.学习按指印
(1)轻轻点颜色,用力压一压作品出来了。
3、幼儿作画:(提出注意点),
(1)你想动手试一试吗?
2)提出注意点:轻轻点颜色,用力压一压;做好了作品及时擦干净手,不要弄脏纸和衣服,和爸爸妈妈把作品放到走廊。
(3)开始行动吧!
4、评价作品:表扬鼓励孩子作画,布置作品,欣赏互评,表扬能自己创新的孩子。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将花瓣挤压出汁液,初步感受汁液的色彩美。
2.学习运用滴管壶进行创作。
3.体验用多种材料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吸收性强的纸,水粉颜料,滴管壶,花瓣。
2.春天主题的图片,教师的示范画。
3.春天主题的音乐。
活动过程
1.随着春天的旋律踏人春的花园。
(1)请幼儿欣赏春天主题的音乐,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感觉。
(2)请幼儿欣赏春天主题的图片(小动物的图片、花草树木的图片、冰雪融化的图片等)。
2.花儿也开在画面上。
(1)教师出示示范画:猜一猜,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2)教师讲解并示范操作步骤与方法
洒一洒(用装有颜料的滴管壶将颜料滴在纸上,颜料会如同藤脉一般蔓延开来,可以多种颜料混合,不做硬性规定)。
印一印(用寻找来的花瓣、花粉等作为元素放入画面,压出其中的汁液,丰富画面的色彩)。
吹吹干(将颜料吹干)。
撕一撕(根据印染好的图形想象事物,并把它撕出来,为了切合春天的主题,可以是蝴蝶、花、草等)。
(3)幼儿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评比最美丽的花园。
(1)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闻闻画中的花香。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评选出最美丽的花园。
【评析】
画笔是常用的工具。抛开画笔,用自然界的花朵作为创作元素,形式新颖,有趣。孩子还可以轻松随意地涂抹颜料,变化出许许多多的东西,对色彩的联想成为现实。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番茄的颜色、形状。
2、给番茄涂上漂亮的颜色。
3、喜欢番茄,感受番茄的色彩美。
活动准备
食物图(大、小番茄),人手一份番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番茄。
师:今天张老师给我们的宝贝带来了一个谜语,现在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脸圆像苹果,酸甜营养多。既可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二、感知番茄的特征。
师:你们知道番茄长的什么样子啊?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圆圆的,红红的。)
三、比较大、小番茄的不同。
师:出示小番茄,请幼儿说出它的特征,比较与大番茄的不同。
四、绘画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番茄,看到了小番茄也看过了大番茄,也知道了番茄的味道。现在张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番茄,我请你来给我们的番茄宝贝们涂上漂亮的颜色,让他们更加的好看。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6
设计意图:
主题“我的故事”重点是引导幼儿对独一无二的“我”的感知与体验。涂涂画画是小班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画画,喜欢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尽管他们的水平还处于涂鸦晚期,但是我看到了绘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我希望通过绘画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积极、快乐的情绪,发展幼儿初步的感知和观察能力,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2.能发现自己的五官特点,喜欢自己。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镜子。
2.提供各种脸型的图画纸。
3.事先让幼儿有照镜子并在镜面上画五官的体验。
4.油画棒。
活动重点:
能正确地表现出五官的位置。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活动过程:
1.玩游戏“指五官”,重点引导幼儿闭上眼睛从上往下地摸出自己的五官。
2.激发幼儿观察自己的兴趣,引导幼儿从上(头)往下(嘴)观察比较。
(1)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问候自己一声。
提问:镜子里有谁?喜欢自己的模样吗?
(2)带领幼儿观察自己。
提问:脸上有什么?在脸上的什么位置?是什么样子的?
(3)让幼儿做各种表情,引导幼儿感知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和舌头在脸的什么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你的两只眼睛完全一样吗?能让他们变得不一样,怎么做?对着镜子看看,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眼睛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嘴是什么样子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3.根据镜子里的自己,画一张可爱的小脸。
为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脸型的图画纸,边看镜子边进行绘画,教师帮助个别有......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7
活动内容:
画石头路(重点领域:美术)
活动目标:
⒈以画满全纸的彩色圆形和椭圆形来表现石头路的局部。
⒉体验局部组合成整体的新奇感。
⒊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幼儿作画的油画棒。
⒉白色小路操作纸每人一张。
⒊倾听过故事《五彩石头路》。
活动过程:
㈠导入,圆圆的彩色石头来铺路
⒈故事《五彩石头路》中兔弟弟和兔姐姐给松鼠大婶铺了一条彩色的石头路,漂亮吗?石头是什么样的?
⒉彩色的石头真漂亮,圆圆的鹅卵石很光滑,走上去感觉很舒服。我们今天来画一条五彩的石头路。
㈡密密的石头铺满路,以画满全纸的彩色圆形和椭圆形来表现石头路的局部
⒈教师示范画椭圆形的石头,提醒幼儿画封闭圆时尽可能画得圆一些。
⒉请个别幼儿尝试绘画圆形、椭圆形石头。
⒊我们要让石头铺满路,这样的路走起来特别舒服,也好看。引导幼儿在白纸上画满大大小小的圆形、椭圆形石头。
⒋用各种色彩给石头涂色,也可以在一块石头上涂多种颜色。个别幼儿尝试。
⒌幼儿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㈢长长的石头路真好看,体验局部组合成整体的新奇感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⒈我们来把大家的画连起来,变成一条长长的石头路。
⒉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幼儿的作品拼接成长长的彩色石头路。
⒊欣赏合作完成的石头路,感受成功的喜悦。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8
活动目标:
一、 初步学习油水分离的知识,了解油水分离作品的特点,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二、学习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能巧妙的利用油画棒等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深色颜色颜料,水粉笔。
2、白纸,铺好报纸的桌子。
3、油画棒,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的图画一幅。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是什么?”(白纸。)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师:我需要一枝神奇的笔,蘸上颜料,在白纸上一涂,出现了一幅漂亮的画。 师: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讨论,猜测。
师:其实神奇的不是老师这支笔,而是这张白纸。
2、探讨作画方法。
教师出示一支白色的油画棒。
师:这支白色的油画棒平时我们很少用到,但是今天,我们有了它,才能变魔术。 师:你们想画个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现场画几个图形,请一个幼儿上来刷颜料,其他小朋友喊:变,变,变,魔术开始了。
3.再次讨论,寻找答案。
教师小结:白色的油画棒画在白色的纸上,看上去还是一张白纸,其实魔力已经产生了。接下来,只要刷上颜料,画过白色油画棒的地方颜料就刷不上去了,好看的图画就露出来了。 教师:这是为什么呢?(请出科学老师)
活动准备:
每人两杯水、一点稀释水粉颜料、一杯油、一根竹签
活动过程:
A、 幼儿动手操作将水里倒进一点稀释水粉颜料,水和稀释水粉颜料会怎么样? 师:桌子上有一杯水和稀释水粉颜料,请小朋友将这两样物品倒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并能在操作后讲述结果)
师:恩,稀释水粉颜料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B、 幼儿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
1、 油在水的上面2、油在水的下面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C、 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 请你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小结:不论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
D、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
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4.幼儿尝试。
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好了东西,请你们也来变一变。
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5.欣赏各自的作品。
油水分离画
简要介绍:
油水分离画,就是先让幼儿进行简单的绘画,然后蜡笔进行了背景装饰,接着将颜料刷在画纸上。让幼儿体会水油分离的绘画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知道水和油是不能融合的,也知道蜡笔是有油的成分的,而颜料中加的是水,所以用颜料刷背景后用蜡笔绘画的地方就会显现出来,而不会覆盖。
设计思路:
孩子的绘画处于涂鸦时期,因此要让幼儿画出规则的线条和图案,只能增加孩子的绘画难度和心理负担。所以针对这一时期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就要用游戏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
本活动就是通过让幼儿自主绘画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用油画棒、毛笔涂画、涂色的兴趣,并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己尝试用油画棒、毛笔操作。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初步接触水油分离的画法,但我们并不要求孩子知道和了解其科学道理,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初步地探索欲望,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在整个涂画过程中,幼儿用油画棒和毛笔的涂画方式也很自由, 我们不要求幼儿规范地去点画线条式图案,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涂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尽量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设良好的环境。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9
设计思路:折纸活动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当一张小小的纸片,通过几次翻折,就可以变化出千百中不同的形状或玩具,这种兴奋和满足是无法用言语能表述清楚的。因此,折纸游戏不仅深受大人的喜欢,而且也同样吸引孩子。但是小班孩子在语言、动手以及理解等方面缺乏一定经验,因此在之前的两次折纸活动中,虽然他们开始兴趣比较高,但因后来难度大没耐心等原因他们摆弄几下之后就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教小班孩子学折纸,让他们乐于动手、主动参加活动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主动学习对角折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学会用对角折折出屋顶,并贴到大小对应房子上去。2、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以及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各色正方形美工纸(有大有小)、固体胶
2.兔妈妈与兔宝宝的家(一张有房顶,一张没房顶),双面兔妈妈、兔宝宝(哭脸笑脸)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预设过程
价值分析
及时思考
一、猜谜导入
师:宝宝,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王老师把它们编到了一个谜语里,看看谁先把它找出来!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菜,走起路来跳呀跳,是谁呀?
谜语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谜语的谜面比较清晰,指向性强,因此孩子能猜出是小兔子。
2、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乐意与兔妈妈它们进行互动。比如“兔妈妈,你们为什么在哭呀?”“兔妈妈,我们帮你们造个屋顶吧。”“兔妈妈,请住进新家吧”等等。
3、教师示范时,孩子们能认真倾听,对拟人化的示范方法也能较好理解。
4、个别幼儿示范时,对角折这个技能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在粘贴屋顶的时候出现了贴的太低的问题,于是教师请其他孩子进行纠正。但是环节中,教师没有对这个难点进行扩大,导致后面孩子操作时粘贴屋顶出现了一定问题。
5、活动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很充分。
二、创设情境:帮助兔妈妈造屋顶
1、(出示哭脸的兔妈妈和兔宝宝)师:咦,它们怎么在哭呀?我们来问问它,好吗?引导幼儿说:兔妈妈,你们为什么哭呀?
2、(出示没屋顶的房子)师:原来,兔妈妈兔宝宝每人都有一幢很漂亮的房子,住在里面很舒服,可是有一天房子的屋顶被大风吹走啦,房子没有屋顶,会怎么样啊?我们快想办法帮帮它们!谁想到办法了?
3、师: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纸造个屋顶吧!(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张正方形纸)这两张纸是什么形状的?一样大吗?大屋顶送给谁?小屋顶送给谁?
4、师:我先来给兔妈妈造屋顶,兔妈妈原来家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变成三角形。
5、教师示范对角折的方法:看,这只角要找对面的这只角做好朋友(边说边示范)两个好朋友拉拉手碰碰头,然后把它们的身体抹抹平,一个三角形屋顶造好啦!现在我们用固体胶把屋顶粘上去,粘的时候注意尖尖的角朝上,直直的线靠墙边。
6、个别幼儿示范:还有兔宝宝的屋顶呢?谁来帮忙。
7、师:新房子总算完成啦!兔妈妈兔宝宝开开心心的住进了新家!(出示兔妈妈和兔宝宝,将它们粘在房子里)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折出屋顶,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三、幼儿操作
1、师:宝宝,还有好多小兔子家的屋顶也被大风吹走了,你们想不想去帮它们造新房子啊?造好房子,别忘了让它们住进新房子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活动
表扬做的好又干净整洁的幼儿。
通过操作“造屋顶”,掌握对角折方法,锻炼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并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85%幼儿能撕2-3cm长度的纸,15%的幼儿依靠帮助也能完成,并粘贴在蘑菇房相应的位置上。
2.锻炼幼儿小手肌肉群、发展幼儿手指动作的协调性。
3.幼儿感受“帮助”后的愉快心情。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 墙上、地板各画2间蘑菇房 学具 供幼儿用的彩色纸、浆糊、抹布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撕贴过程动作较协调
教学难点:逐步掌握撕纸要领
教学过程:
1.启发幼儿观察:这几间新建的小动物蘑菇房有的地方还不是完美,需要请小朋友帮助装修。
2.装修的内容是:房顶和栏杆
3.教师讲解示范
房顶:
把小肥猪卡片白色的地方撕掉,然后粘贴。
把小猴哥哥卡片深绿色的地方撕掉,然后粘贴 。
栏杆:把彩色纸撕开,然后粘贴 。
撕纸要领: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
4.要求:粘贴动物卡片(贴斜和倒均可)、栏杆(竖横均可)。
5.布置作业:装修小肥猪、猴哥哥的蘑菇房,做好栏杆保护小花小草。
6.讲评:分别讲蘑菇房和栏杆的装修情况。猴哥哥、小肥猪、谢谢 小朋友的帮助。让幼儿感受、体会“帮助”后的愉快心情。
课后评析:
1.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模式风格,表现在:把蘑菇房画在地上,席地作业,幼儿回归大自然,回归地上(在地上作业的比在墙上作业的次数要多);破坏思维的定势,蘑菇房不一定是小兔的家,蘑菇房也会是小猴小猪的家,等等。
2.教学环境和过程拌随着轻松、愉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作业。
3.难点的地方,选用幼儿易读易记、朗朗上口的重叠词“撕一撕、移一移”进行示范和幼儿模拟练习。
4.建议:美术作业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
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有限的空间里加入无限的想象力,让我们的家园热闹起来。蘑菇家园里可以有着许多的蘑菇房子,许多的小动物和小花小草。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11
本次活动在环节设计上,我先让孩子们认识了苹果,知道苹果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颜色,有不同大小等等,使孩子们有了认识苹果的经验,孩子们对于绘画《大苹果》这个活动就更加感兴趣了。在后面的示范环节我也采用了教师范画、幼儿集体书空练习与个别练习三部曲的形式帮助幼儿逐步掌握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
但在教师范画苹果这一步,我在示范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时似乎有点心急了,动作太快,幼儿没有看清楚,我也没有强调一圈一圈绕着画出圆圆的苹果,在幼儿自由创作时有的孩子就不会画,只是简单的画了一个封闭的圆,再在里面涂上了颜色,没有掌握绕圈圈画圆的要领。从中我也认识到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抓好活动的重点慢慢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
在幼儿创作环节中我也发现了我班孩子的绘画常规有待培养,有的孩子连蜡笔的摆放都还不清楚,个别孩子的蜡笔握法也需要纠正,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还需要时时强调常规的培养。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1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拍打的技能进行颜料撒画。
2、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感受撒画的美感。
活动准备 作画纸每人一张、手帕和范画、水粉颜料、抹布、筷子、水粉笔。
活动过程
1、欣赏手帕和范画。
(1)教师以丢手绢歌来引题。
师: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丢手绢)那我们要用什么来玩?(手帕)
(2)教师出示各式手帕,使幼儿感受画面的美感,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提问:这些手帕一样么?上面都有怎么样的图案?
(3)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这手帕上面的图案是用什么印上去的。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去装饰你的手帕。(请个别幼儿来说)
2、教师作画,幼儿观看。
教师示范作画,并讲解作画的要领。
师:桌子上有各种颜色的颜料,我们先挑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去蘸一下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把它重重得按在纸头上
师:在印积木的时候为了让我们的手帕更漂亮,我们不能东印一块西印一块,而是要给他们排排队,让他们遵守秩序,要有规律的横得一排或者竖的一排,每一块格子里印一种积木的形状。
3、幼儿感知作画。
(1)正确使用积木作画,引导幼儿布局有条理性。
(2)教师再幼儿作画时,给与适当的帮助。
4、欣赏完成的作品。
(1)请幼儿自评自己的画,哪里拓印的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同伴。
(3)教师进行,鼓励幼儿下次画得更好。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汇编 篇13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作品,感受大面积的红色给人带来的热烈的感觉。
2、运用已有经验、联想和涂鸦方法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3、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幼儿人手一份范画、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米罗作品。
1、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呢?(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
2、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圆形)像什么呢?(球)
3、画上什么颜色最多最大呢?(红色)
4、看到这么多红色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觉呢?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说出暖暖的)
5、什么颜色的太阳看上去热热的呢?为什么?(红色,因为红色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
6、你们看,太阳旁边还画了什么呢?(线条和光芒)师:太阳在线条和光芒的衬托下,像在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在跳舞)
教师总结:哦!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圆圆地红红的,照在身上热热的,并且在线条和光芒的衬托下,就像在跳舞一样。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这幅画是外国的一个叫西班牙的国家,一个著名的画家米罗画的,他的画是很抽象的富有想象力的。
二、一起讨论绘画的方法。
1、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大大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
2、太阳旁边有什么呢?
3、小朋友们,画家米罗他是很有想象力的哦!他画出来的太阳会跳舞,看!赵老师帮小朋友准备了画画的材料,请我们小朋友动动脑筋,来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太阳。
4、幼儿创作,鼓励幼儿尝试用大小不同的笔和热烈的颜色涂鸦。
三、活动结束。
与幼儿一起来欣赏自己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