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豌豆的教案

2023-12-17

幼儿园科学豌豆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数豌豆活动中自然感知7以内的数量。

  2、探索用简便的标记有序地记录多次剥豌豆的数量。

  3、在数豌豆这一生活情境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豌豆荚一袋,每桌一个箩筐、一个盆子。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人手一支记号笔。

  3、PPT课件、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由豌豆引发活动,观察、了解豌豆的特征。

  1、出示装豌豆的袋子:猜猜这里装的是什么?请几个小朋友摸摸、猜猜,然后将豌豆分发到每桌的箩筐里。

  2、轻轻地摸摸、看看,豌豆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交流。

  3、豌豆荚里藏着什么呢?猜猜里面有几颗豆豆?

  4、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里面有几颗豆?请一位幼儿来剥豌豆,然后大家一起数一数。

  5、讨论:6颗(或者7颗)豆豆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记录?教师用幼儿说到的不同标记类型进行记录(如小星星、小短线、小点点等)

  讨论:哪些标记记起来又快又清楚?

  小结:我们在记录的时候要挑选容易的标记,记得又快又清楚。

  二、幼儿剥豌豆,探索如何有序、清晰地依次记录。

  3、幼儿剥豌豆并探索在白纸上有序记录的方法。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记录方法,提醒幼儿让自己和别人看得清第几次剥了几颗豆。

  三、交流记录结果,比较得出有序清晰的做记录单的方法。

  1、你剥了几次豌豆?

  2、每一次剥了几颗,你是怎么记录的?请5—8位幼儿讲记录方法,并将记录单呈现在白板上。

  3、比一比,哪些记录单让我们看明白了每一次剥了几颗豆?他是怎样记录的。通过比较让幼儿发现在记录单上有顺序排列的记录方法最清晰,如果选择简单的标记,就会记得又快又清楚。

  4、你最多一次剥了几颗,最少一次剥了几颗?

  四、总结提升,体验思维与劳动的成果。

  1、今天我们不仅学会又快又清晰地记录不同次数剥豌豆的数量,而且把大家剥的豌豆放在一起有一大盆了,大家真能干,人多力量大哪!

  2、剥出来的豌豆有什么用?怎么吃呢?

  3、待会儿我们就去生活坊煮豌豆、炒豌豆吃。

幼儿园科学豌豆的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五粒豌豆》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童话,由于篇幅较长,我截取了其中的一个片段。我选取素材是因为那粒飞进窗子豌豆的经历,最值得称赞,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逆境中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生病的女孩带来了希望和快乐。

  这个经典童话所蕴涵的意义,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了PPT课件,为幼儿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努力挖掘童话故事中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幼儿通过欣赏故事,猜测故事情节,从中感受到豌豆带给小女孩的希望和快乐。同时,在活动中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提供幼儿大胆讲述的机会,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演演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猜测故事内容,并能大胆表达。

  2、能从故事情节和画面中感受到豌豆带给小女孩的希望和快乐。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猜测理解故事,并能大胆表达。

  2、难点:感受故事中充满希望的情感。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有种植植物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利用PPT课件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未打开的“豌豆荚”画面。

  师:这是什么?里面会有谁?有几粒?

  2、出示打开的“豌豆荚”画面,引出故事题目

  师:今天老师带来个美丽的故事,名字就叫“五粒豌豆”。

  2、教师播放课件边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并讲述豌豆的去向。

  (1)播放PPT

  师:小男孩会用小豌豆做什么?

  (2)继续播放PPT

  师:很快五粒豆子被装进枪膛,“啪啪啪”豆子们被被射了出去,我要飞向茫茫的世界啦,豆子喊了一声就不见了。

  师:小豌豆会落到哪呢? (猜想:草里、泥土里、烟囱里、鲨鱼的嘴巴里……)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理解最后一粒最小的豌豆的经历。

  (1)仔细观察课件,猜测小豌豆是否能生存下来。

  师:豌豆会落到很多地方,有个地方你们都没想到。你们看,第五粒最小的豌豆落到了哪?

  师:你还看到了谁?她为什么会躺在床上?从哪里看出女孩病了?生病的时候你会感到怎么样?谁来表演一下痛苦的表情?

  师:落在窗台缝里的小豌豆会怎么样?我们平时见到的种子生活在哪?为什么生活在那里?(种子在肥沃的泥土,会长得很好)

  师:没有很多泥土,那落在小小的窗台缝里的小豌豆会不会发芽呢?(幼儿讨论,大胆讲述自己的猜测。)

  (2)播放PPT课件,观察小豌豆的变化。

  师:窗台缝里的小豌豆到底会不会发芽呢?让我们来瞧瞧。冬天走了,春天来了,窗台缝里的小豌豆发生了什么变化?(豌豆慢慢发芽、长出了叶子,豌豆藤也爬出来了。)

  师:看到小豌豆在小小的缝里发芽、长大,你心里怎么想?(高兴、开心)

  师:我们都替小豌豆感到开心,你们觉得小豌豆勇敢吗?为什么?

  师:那你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要像小豌豆一样勇敢。)

  (3)表演豌豆发芽,感受豌豆的勇敢。

  (用两张小椅子搭一个缝,一名幼儿蹲在地上充当小豌豆,随着教师讲述慢慢做发芽、越长越大的动作。)

  提问:你看到小豌豆发芽了,心里会怎么想?(小豌豆真勇敢。)

  (4)师:过了一个星期,豌豆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问:小女孩看到花开了,她会做些什么呢?(幼儿大胆猜测并讲述。)

  (5)观察画面,知道女孩病好了。

  提问:女孩的病好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红润、开心的笑。)

  谁给小女孩带来了健康?

  二、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豌豆给小女孩带来的.希望与快乐。

  1、完整欣赏故事,适当添加表演。

  2、讨论: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师:其余的四粒豌豆会落到哪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回教室把它们的故事画出来一起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故事主要写豆荚里的第五粒豆子不小心落在了一个瘫痪的小女孩的窗台边,他没有埋怨恶劣的环境,努力的生根发芽,它吸引了窗户里面的小女孩,为了能每天看到发芽的豆苗,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1.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我都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不足之处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

幼儿园科学豌豆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初步感受阅读的快乐。

  2、初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方法。

  3、初步感知文字的精美。

  教学重点:

  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配乐诗朗诵。

  二、观察封面和封底。

  请学生说一说封面上都有什么?并读一读封面上的文字。然后再观察一下封底,看看封底和封面有什么不同。

  三、观察扉页。

  读一读扉页上的文字。

  四、阅读目录。

  1、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本书的目录,看看老师刚才读的'是哪一首?

  2、请小朋友们通过目录找出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并说说它的作者是谁?插图是谁画的?猜一猜你喜欢的这首诗里写了什么?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吧,看跟自己猜的是否一样。

  3、老师在这本书里也找到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现在读给大家听一听。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看看老师和小朋友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五、教师讲解朗诵技巧

  小朋友们,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语调。通常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注意语调,语调可以从标点符号入手。也可以根据当时这句诗的意思入手。比如:

  (2)注意重音。我们在朗诵的时候还要注意每句话中的字、词是否需要重读的。比如:

  (3)注意节奏。朗诵时我们要看看读的这首诗是属于轻快型的还是缓慢型的,要读出它的节奏感会更美。

  六、学生自由阅读绘本。

  现在请小朋友自由的阅读绘本,等会儿老师会请几位小朋友起来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再次给大家朗诵你喜欢的诗歌。

  七、阅读推荐

  小朋友们喜欢读诗歌吗?是呀,诗歌押韵,有意境美,读一读诗歌也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现在老师推荐几本有关诗歌的书籍给大家。《日有所诵》、《迷路的小孩》、《明天要远足》。

  八、作业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选择两篇自己喜欢的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如果读得好请爸爸妈妈在目录处画一颗爱心。

幼儿园科学豌豆的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种植活动获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

  2、尝试合作种植植物,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品种的小盆栽,有些已开花,有些只有叶子。

  2、有关种植的图书。

  3、幼儿自备不同的种子、花盆。

  4、种植计划表。

  5、种植的工具,如花盆、铲子、泥土和小喷壶。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在自然角找出已开花的`小盆栽,放在一起,请幼儿描述花朵的颜色和形状。

  2、提议幼儿在自然角栽种植物,实行绿化幼儿园计划。

  3、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种植的图书,然后一起讨论种些什么、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4、把幼儿分成小组,发给每组幼儿一份种植计划表。请他们用文字或图画,记录种植小盆栽的计划,例如种什么植物、所用的材料和工具、种植的日期。

  5、老师示范种植的步骤:

  a、先用铲子把泥土放进花盆里;

  b、挖一个小坑,放进种子;

  c、在上面盖上泥土,浇水;

  d、在花盆贴上自己创作的标记,如花朵图案等。

  6、请幼儿按自己组的种植计划表栽种种子。提醒幼儿定时浇水,并观察及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7、种植完成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小盆栽,并利用它来绿化幼儿园。

  活动评价:

  能说出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能与人合作栽种植物,绿化幼儿园。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科学豌豆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在记录表上用多种方式记录豌豆的数量,会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感受数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豌豆荚若干、记录笔、小盒子、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认识豌豆。

  师:你们看一看桌上的小盒子里有什么?豌豆荚是什么样的?(给幼儿观察)

  师:豌豆荚里面藏的什么?(豌豆)

  二、讨论记录豌豆数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盒子。

  师:这是盒子,我剥的豌豆应该放进哪个盒子里?

  2、教师出示记录表,讨论记录方法。

  师:除了用点子记录表示豌豆的数量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三、操作活动:“数豌豆”,并记录其数量。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你们也来剥一剥,数一数豆荚里有几里豌豆?每个豆荚里得数量一样吗?

  四、找出最多和最少的。

  师:今天,你们今天剥的'最多的是几粒?最少是几粒?

  师:我们回家后,如果家里也吃豌豆,就来数一数,看看还有没有比3粒更少的,比9粒更多的。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科学豌豆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毛豆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2.能动手剥毛豆,锻炼幼儿的消极小肌肉运动。

  3.学会由外到内的观察毛豆,并用完整的话语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4.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带荚毛豆4筐、一个空盒子;儿歌(毛豆)

  【活动过程】

  导入:直接呈现毛豆

  1.师:毛豆长得什么样子?毛豆像什么?用手摸一摸,毛豆上面有什么?

  2.师:小朋友们猜一猜,毛豆荚里面会有什么?

  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

  4.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先示范,再请小朋友们来操作,探索毛豆荚里面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毛豆荚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剥毛豆荚认识了毛豆朋友,知道了毛豆是绿色的,小小的,长得圆圆的,每个毛豆朋友都有一个绿色的小房子,上面还有还有毛,大家相处的非常好。

  活动延伸:

  毛豆朋友还有哪些用处呢?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和家长探讨一下,下次把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老师要将孩子们感兴趣的.一个点,把它放大,从这个点引发出幼儿可以去思考探索的点。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