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

2023-08-29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对小班的孩子来说,颜色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们对其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兴趣。《变色蜗牛》这个小故事,主要描述了小蜗牛吃了不同颜色的食物会变色的一个有趣而奇妙的过程,内容简单有趣,语句具有典型的反复性,十分适合小班的幼儿阅读。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开启幼儿丰富的联想,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认识生活种常见的几种颜色,并能根据颜色大胆联想,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会说短句:小蜗牛吃了,变成了×颜色的蜗牛。

  3.愿意参与交流,体验故事情节变化的乐趣。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会说短句:小蜗牛吃了,变成了×颜色的蜗牛。

  活动难点:

  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图片、人手一个瓶子做的小蜗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咦,这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初步理解故事,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师:咦,小蜗牛变成什么颜色了?他吃了什么变成绿蜗牛了?

  幼儿根据颜色联想讲述,如绿青菜、绿黄瓜等。

  师:真有趣,原来他是一只会变色的蜗牛。

  师:小蜗牛继续往前爬呀爬呀。咦,小蜗牛又变成什么颜色了?他吃了什么变成黄蜗牛了?

  幼儿根据颜色联想讲述,如黄香蕉、黄梨子等。

  师:请你们猜一猜,小蜗牛还会吃什么颜色的好东西呢?

  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学说短句:小蜗牛吃了,变成了×颜色的蜗牛。

  2.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情节变化的乐趣。

  鼓励幼儿和教师、同伴一起自由讲述故事。

  3.游戏"会变色的小蜗牛"。

  (1)教师出示贴有小蜗牛图片的瓶子,表演小蜗牛颜色变化的过程。

  (2)幼儿自由尝试并讲述,联系完整说短句。

  三、结束部分听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小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附故事:

  今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蜗牛打算出门去散步。他爬呀爬呀,爬到了一片绿草地。"哎呀!肚子有点饿了!"它吃了绿绿的小草,变成了一只绿蜗牛。蜗牛继续向前爬,看到了一个黄梨子。蜗牛吃了黄梨子,变成了一只黄蜗牛。蜗牛继续向前爬,看到了一个红草莓,蜗牛吃了红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蜗牛。这次蜗牛终于吃饱了。

  活动反思: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颜色鲜艳的图片给幼儿以感官上的刺激,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认真倾听故事的积极性。其次选择的故事内容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内容中的短句的重复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落实。最后是每一个环节的展开与实施比较自然、紧凑,体现递进的关系,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尤为重要。在歌唱活动中,首先应以感受为主,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动起来,并采用游戏等孩子们易接受的形式,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歌曲。《快乐的小蜗牛》这个音乐活动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曲调简单且有重复,演唱的技能要求也不高,内容也贴近孩子的生活。通过设计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使歌曲更具情趣化及可演可玩性。改变常规的学唱顺序,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让孩子更轻松地投入到活动中。

  活动目标:

  1、扮演小蜗牛的游戏中,充分感受、体验乐曲旋律,学唱歌曲。

  2、初步感知音乐中的三拍子节奏。

  3、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蜗牛图片、山坡草地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在旋律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柳树姑娘的辫子好长好长呀,柳树姑娘好美啊,我好喜欢柳树姑娘啊,小朋友,你们喜欢柳树姑娘吗?请你们用歌声来告诉我,好吗?

  师提醒幼儿用亲切动听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师: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听了你们的歌,我更加喜欢柳树姑娘了。

  2、引导幼儿用动作加以表现。

  (评析:一开始的复习歌曲,可以提高幼儿在演唱歌曲方面的技能,引导孩子很快地进入活动状态。)

  二、感受歌曲旋律,体验三拍子节奏。

  1、创设关于“美丽的春天”的语言情境,引出动物旅游。

  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绿了,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柳树姑娘的辫子在风中摇摇摆摆,许多小鱼在清清的小河里游来游去,春天太美了。许多动物看见春天这么迷人,都想去旅游。

  2、引导幼儿听旋律随不同节奏扮演小动物。

  师弹奏不同节奏的旋律(跳音、柱式和弦)引导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哪些动物朋友,为什么会觉得是这些小动物。并鼓励幼儿随旋律自由进行律动。

  幼:音乐是跳跃的,小兔、小鹿走起路来也是跳的。

  (评析:一开始的听音乐旋律学做小动物,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在听听、玩玩的自我探索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孩子们在想想、说说、做做中充分进行了表现和体验,也解决了熟悉音乐旋律这一难点,为下面的学唱歌曲埋下了伏笔。)

  三、 理解歌词

  1、引出歌曲

  (1)师弹奏表现小蜗牛走路的旋律,请幼儿猜一猜是哪个小动物去春游。

  可提示幼儿:走路慢慢的.。引导幼儿听旋律学做小蜗牛。

  (2)请幼儿说说小蜗牛会到哪里去玩,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评析: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为理解歌词、引出歌曲打下基础。这一环节是为幼儿学唱歌曲作准备的,但是老师没有让幼儿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记忆歌词,而是在幼儿感兴趣的小蜗牛旅游上做文章,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讲讲、做做中理解了歌词。

  2、演示教具,学做小蜗牛。

  (1)师边说歌词边演示桌面教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是怎样旅游的。

  师说歌词。

  (2) 师在音乐伴奏下演示教具。

  师:小蜗牛旅游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给它拍手加油。

  引导幼儿在“给小蜗牛鼓劲”这个情境里不知不觉地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评析:老师进行了层层入深的设计,孩子自由地选择身体动作在最感兴趣的“哟哟”上敲打节奏。)

  (3)幼儿扮演小蜗牛爬山坡。

  师:小蜗牛是有节奏的,你们想学小蜗牛试一试吗?

  (4)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小蜗牛走路。

  引导幼儿能随旋律有节奏地学小蜗牛爬。

  (评析: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

  师:老师把小蜗牛旅游的事编成了一首歌。一起来听一听。

  2、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唱歌。

  师:小蜗牛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来把他唱进歌里去吧!

  3、引导幼儿唱好衬词“哟哟”。

  师:小蜗牛旅游时很轻松,很快乐,应该唱得轻快。

  (评析:在学唱歌曲时,老师一开始先请幼儿完整地唱,然后分解了难点,让幼儿先唱简单的衬词,再逐步过渡到完整地唱,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唱起来,体验到了成功。而且,运用这样的方法后,孩子也能正确地处理象声词。)

  4、引导幼儿用清晰的歌声表现可爱有趣不怕困难的小蜗牛。

  5、引导幼儿表现小蜗牛旅游时的高兴动作。

  师:小蜗牛旅游时心里感到怎么样(很高兴),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创造动感,调动情感,让幼儿人动起来,心动起来,引导他们以自我表现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前面学唱歌曲、解决难点的基础上,幼儿一下子就能表演起来,做出了许多“亲热”的动作,许多孩子意犹未尽,还想来表演。)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编排图片讲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图片一套(五张)。

  2、小图片人手一套(五张)。

  活动重点:

  幼儿排图编故事,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难点:

  提出出问题,理解图意。

  活动流程:

  观察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à老师排图引导幼儿创编故事à幼儿排图编故事。

  1、观察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引起观察兴趣

  小朋友,今天汤老师带来几张非常有趣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2)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几张图片的意思,你们看得懂吗?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2、老师排图引导幼儿创编故事

  (1)幼儿根据老师排图顺序编故事

  这五张图片可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谁会讲的'?

  (2)老师重新排图幼儿再编故事

  老师把五张图片重新排一排,看看谁又能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3)老师示范编故事

  老师讲的故事和小朋友讲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排图编故事

  幼儿排图片、编故事、讲故事。(能力差的幼儿编成小小组用三张图片编故事。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编几个故事。)提醒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 篇4

  教材: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情分析

  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容易捕捉.易于饲养,好观察。有的学生从小就很喜欢,经常捉来玩。而且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科学中已经过学习蜗牛的一些知识,有不少关于蜗牛的感性认识。了解蜗牛的外部形态结构,如蜗牛身体柔软,体外有硬壳,头上有触角,还可能了解蜗牛触角的作用,运动方式,食物,生活习性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并且学生已初步具有使用放大镜的技能,对动手操作、探究也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本节教学重难点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能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 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

  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

  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

  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路旁的草丛里。”“草地里。”“树下。” “砖缝里。”……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课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来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请大家用放大镜先观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纸片上写了什么字?”老师用2号字在每张纸片上印上了“观察蜗牛的运动”四个字,大约过了10秒钟左右,“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蜗牛的运动!”回答声此起彼伏。看来学生对放大镜地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

  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现在,每组可以把蜗牛从烧杯内轻轻地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地观察,它可是一条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缩前进的。

  师:对,蜗牛的腹部肌肉很发达,它就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叫腹足。(教师板书:腹足)

  生:蜗牛前进时是像波浪式的。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啊。请同学们看一个录像。(蜗牛爬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蜗牛运动时腹足上有波浪的图案,那是因为蜗牛是以波浪方式前进。请同学们把蜗牛放在手心上,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种吸起来的感觉。

  师:是的,这种吸起来的'感觉正是蜗牛以波浪式的前进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 “你们组观察得也很仔细,这痕迹是什么啊?”

  生:“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师:“对了,那蜗牛的身体就是在粘液中滑行。”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启发着。那么你还想了解有关蜗牛分泌出来的粘液的什么情况呢?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

  师:“这些问题大家都提得太好了,都非常有价值。那么,今天我们就先重点来探究蜗牛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三、观察蜗牛的粘液

  温馨提示:

  1、每个小组组长专门记录观察记录

  2、观察蜗牛时,请先把观察步骤读一遍,然后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3、小组成员要认真配合组长

  4、观察时不要吵闹、大声喊叫,有问题时要举手提问

  5、观察完一个内容,并完成观察记录,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观察。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

  观察与讲解结合

  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

  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多媒体展示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5.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结合蜗牛的身体特征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问题,蜗牛能长时间放在水里吗?

  四、继续观察蜗牛(多媒体展示,观看视频材料)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 篇6

  目标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用流畅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大胆地装饰。

  2、喜欢黑白线描画,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卡片:划线--蜗牛(每人一张)

  2、水彩笔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一、采用看图猜谜的形式引出主题。

  1、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

  2、出示蜗牛图片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让小朋友划线说说蜗牛长的什么样?

  二、引导幼儿回忆在花丛里寻找小蜗牛的情景

  1、教师:上次下雨后小朋友找到了许多小蜗牛,想一想你说怎样和小蜗牛玩的,小蜗牛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互相交流怎样画小蜗牛。

  三、观察线描画:蜗牛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了解线描画形象的图案,以及装饰特点,

  引导幼儿参照装饰的手法,自主的进行装饰画的活动。

  2、教师:今天我们要装饰的和以前的有些不同,请先看看图片,在想一下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一起欣赏图片,然后作比较。

  (1)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同,以前是用各种颜色的笔来装饰的`,现在只有黑和白两种颜色。

  (2)教师:我们把这种用黑色笔再用简单的图案和线条的装饰画叫做黑白线描画。

  四、装饰蜗牛

  1、现在我们要用黑白两种颜色来装饰小蜗牛。

  2、依照虚线,从中间开始,正确的画圆线。

  五、提出装饰要求

  装饰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沿虚线正确的划线。可以添画一些漂亮的花草,来丰富画面,增加装饰和美化效果。

  六、幼儿操作

  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语言指导和帮助,提高幼儿作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