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教学设计

2023-10-31

《今》教学设计 篇1

  一、时间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研读《“今”》一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全文内容。

  2、感受时间的宝贵,珍惜“今”。

  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体会其凝练的特点。

  4、领会文章论点鲜明、多角度论证、说理严密的特点及概括抽象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多角度论证、说理严密的特点;体会文章语言概括抽象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几个富有哲理的句子。

  三、教材简析

  本文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今”最可宝贵的道理,从面劝人要惜时。

  全文共4段,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并从“最易失去的也是‘今’”这个角度点出其可宝贵的理由,为下面的论述张本。接着分三层,从“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关系上,阐明了“现在”最重要的道理。

  四、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

  “珍惜时间”古往今来都提倡。多少哲人曾对此作了严肃而深刻的思考,多少文人曾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我们从诗文中读到的名句也不少。(可让同学列举背诵一些)今天我们学习两篇劝人惜时的文章,相信读了后会有所启发。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

  ⑴给加点字注音

  一刹那(   )风驰电掣(    )耶曼孙(   )百千万劫(     )

  ⑵先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再解释词

  风驰电掣                                                    哲人

  渊源                                                              归宿

  3、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全文内容。

  文体:议论文。中心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论证论点,分三层。

  第2段:从正面阐述时间最可宝贵。(引用名言)

  第3段:从反面阐述时间最可宝贵。(从宏观宇宙变化入手)

  第4段:从“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一角度阐述时间最可宝贵。(分论点阐述)

  4、再读课文,重点阅读第4自然段,讨论明确:

  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是分论点,作用是为了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⑵先用一个因果句说明时代思潮是一个一个紧紧相联的,再用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激起波澜打比方,用《离骚》、林肯两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现在”、“过去”、“未来”密切联系着。最后归结“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

  ⑶“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这句话形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对人类社会来说,时间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的“现在”是从“过去”发展来的,“现在”又影响着“未来”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⑷最后两句是是本段文字的结论,具有因果的关系,前一句是因,后一句是果。

  ⑸本段从“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一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时间最可宝贵的道理,是全文的重点。思路清晰。开头作者提出自己赞同的观点,中间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既有理论的阐述,又用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生动形象的说理,论证深刻有力。最后两句归结照应全文的中心论点。

  5、小结

  李大钊同志写的这篇文章,论点鲜明,并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论证思路清晰,说理严密,处处流露出哲人般的深邃思考,引导我们领悟时间最可宝贵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确实做到了“以理服人”。

  6、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五

《今》教学设计 篇2

  《今》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所以要懂得如何去珍惜。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今》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今》阅读原文

  ①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②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③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

  ④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⑤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⑥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故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

《今》阅读题目

  19. 本文透辟地论述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辩证关系,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不超过10字)(2分)

  20. 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并概述其作用。(6分)

  21. 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你们正值青春年少的人生特点并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简要回答。(3分)

《今》阅读答案

  19.(2分)立足现实,珍惜现在。(“立足现在,创造未来”、“珍惜今天,把握当下”或“我们要珍爱今天”等。意近即可,超过10字不给分。)

  20.(6分)论证方法:一是道理论证,如第②、④段引用哲人的话使论证更权威;(2分)二是举例论证,如第③段举出宇宙间的客观现象,第⑤段举出屈原、林肯的事例,使论证具体可感;(2分)三是比喻论证,如第⑤段“吾投入一石子……不能消灭”、“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使论证的道理更形象易懂。(2分)

  21.(3分)参考示例: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善用今天,努力求学、修身,习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做一个于己于家于人于国有用的人。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名言引用恰当,1分,如引用本文名句不得分;结合文句阐述通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