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米洛斯的维纳斯

2020-02-0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文艺随笔的特点,把握全文,探讨文章主旨。
    2、深入探讨重要语句,领会这些语句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对米洛斯的维纳斯欣赏和赞誉,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揣摩语言、抓住关键,培养分析研究和自我质疑解难的能力。
    3、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基本观点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中感受维纳斯的独特魅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作者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领会作者对断臂维纳斯那“丧失的美感”的无比钟爱和珍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生活、热爱美。

二、学法引导
1、研究探讨法。初读预习课文,大体感知其意,再钻研一些难句。
2、讨论探讨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其实质就是艺术表现上虚实相生的观点。
3、评价性探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随笔的特点;(2)关键语句的含义。
难点:关键语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先让学生课前初读预习课文,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表明作者观点、感受的关键句子,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再读课文,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找出上下文中相照应的句子,研究探讨,上课时集中深入探讨,从而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文章、理解内容,获得提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导入新课
这是一篇谈论什么话题的文章呢?学生回答:(美,美学,雕塑,艺术等)艺术的美。
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古人形容女子的美常怎么形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也有的女子“泪花点点,娇喘微微”,那是不是一种美呢?美丽的事物数不胜数,它们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但丁《神曲》,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些都很美,更有甚者,认为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就很美,美得无法形容,这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我在上大学的时候,选修了美学,因为是选修课没有课本,上课的时候,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说“美是难的”,当时就挺纳闷的?为什么美就是男的而不是女的,是不是只有积极健康具有阳刚之气的才是美的呢?等到教授板书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nán”是这个“难”。
大家说一下,米洛斯的维纳斯美不美?(学生自由发言)米洛斯的维纳斯自1820年被
发现以来,它一直就成为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长谈不衰的一个话题,好,我们这节课就由日本作家青冈卓行先生带领我们共同领略这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

六、教学过程

(一)研习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同时考虑这么一个问题:作者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见解?文章分几部分阐述作者的观点?试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第一部分:表明作者对断臂的维纳斯的看法,同时作者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第二部分:任何复原残臂的方案都只能是画蛇添足,因为它扼杀了人们的不尽的梦幻,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第三部分:维纳斯丧失的部位必须是胳膊,才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