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一、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背诵第4、5段,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了解“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四、理解并掌握“对比”的写法。教学设想 一、课文第4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1 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重点) 2 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难点) 二、紧扣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课后有关练习读课文。 三、采用“读读、议议”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简介作者。 2 回忆学过的“说”,讲清这一文体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看课文“阅读提示”,了解背景和写作目的。二、指导预习 1 参照课文注释,阅读全文。 2 弄清“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3 了解“黑质而白章”和“得而腊之以为饵”两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 4 掌握实词“质”“章”“啮”“当”“已”“得”“赋”等含义;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腊”的活用。三、研析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第1段并疏通文义。 (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讨。 明确 ①“黑质而白章”中“而”表南并列关系。 ②“得而腊之以为饵”中“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可以已大风”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今义“可以”是“能够”的意思,是一个词。 ④“腊”,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⑤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句子。(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⑥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杀三虫。) (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争奔走焉”? 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 (3)小结: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是为下文作铺垫。关键是“当其租入”和“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两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税,永州的人才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这就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观叙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四、布置作业 1 翻译第1段,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这一段的有关实词。 2 预习课文第2—5段。 3 完成课后“辨析·比较”题四第2题。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1 检查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 2 体会“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的思想感情。 3 了解怎样运用对比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的写法。 4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5 思考研讨课后“辨析·比较”题三、四。 6 体会第5段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研析新课。 1 概括第2—4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