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2.老师(配乐范读)《蝈蝈与蛐蛐》,同学闭眼聆听,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其中,用(视频:我感受到 。)讲述你听读之后的感受 我感受到……好像听到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我感受到夏天的炎热,有很多东西。感受到夏天很多具有生命力的事物?
3.(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你在诗歌的情感表达上发现了什么?(视频:“我发现了 。)我发现诗人很喜爱蝈蝈,他用“喜悦”“舒适”来形容它。我发现诗歌读起来令人很舒服。我发现诗人喜爱大自然,赞美蛐蛐和蝈蝈就是在赞美大自然。
4.指名朗读 点评 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语调、节奏、轻重音,还要根据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读出感情。
5.(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朗诵)感情朗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你不大理解的诗句。(视频:我不理解: 。) “豪华的盛夏” “诗歌第二层次写冬天的蛐蛐,前面写景内容写的是冬天冷寂的氛围,第12、13行为什么写人家的暖气? 是不是有些破坏气氛?”为什么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6.女同学朗诵,其余同学自主赏析。)(视频:我欣赏: 。)
夜
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对于第二首诗可由学生自主学习。依照上面的学习过程,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也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通过对夜景的描绘,传递了自己的情感与对生命的体会。
(全班齐读《夜》)
(视频出示问题:1、诗歌抓住了“夜”什么特点?
2、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试比较《夜》与《蝈蝈与蛐蛐》的异同。) (学生自学,轻声播放速缓的音乐)
1 雨的诉说
【活动目标】
◇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师准备】
◇教师最好在学期一开始就把这项活动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搜集。
◇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准备时,及时进行指点和帮助。
【活动指导与建议】
◇活动准备
课前,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活动准备。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让学生在不同时空谛听雨的声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各个角落去采集雨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述给全班同学。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的资料;也可以有所扩展,如不同地区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雨的各种奇特现象及成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