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囚 绿 记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2.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二、能力培养目标:1. 理解作者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题,在多元解读中感悟作品的生命力。2.通过学习,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教学方法 讲读法与探究法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释题 我们知道绿色是具有生命意识的颜色,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和希望。是啊,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当一叶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顽强。绿色就是这样美好。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 ---《囚绿记》
1、“囚”自有什么特点?
明确:四面墙中困个人。
2、“囚”的对象是什么?明确:是绿。
3、“记”是记述 的意思。
归纳:文题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聆听
利于学生思维
这样的导入,给人以亲近感,更易让学生对此文感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知识讲授
(一)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本节课我们将在品读鉴赏语句的基础上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段写的囚绿?囚绿之前,之后写了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1、 同学回答
2、 师生共同归纳:
(1-4) 寻绿
(5-7) 赏绿
(8-12)囚绿
(13) 放绿
(14) 怀绿
(二)那么作者为什么把囚禁的对象锁定为“绿”,而不是其它,在“绿”身上有什么与众不同?你喜欢“绿”的哪一方面,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找出直接写“绿”的句段。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要求:找学生5-7名回答(找出并说明原因)
我们品读了描写“绿”的众多语句,作者之所以把它写得如此细腻是为了突出“绿”什么特点?请你根据上述语句加以概括总结。
明确:蓬勃、朝阳、固执
(三)“绿”如此蓬勃而又朝阳,却又不失固执,作者怎忍心将其“囚禁”哪?
认真聆听
学生看书讨论明确
学生会分析品味语句
让学生先明确一节课的内容及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确分析事物特点需解读重点语句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生回答:找出原文,说明理由。
归纳:作者囚禁它是表达对绿的钟爱之情。
(四)那么作者囚禁的仅仅是“绿”吗?
我们曾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文章极尽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作者仅仅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吗?
(提示:任何一个作家都是社会中人,他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烙上时代的烙印,联系社会背景,解读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