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能力测试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句子带点的字注音。
①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    )
②娃娃争抢来把手拉(    )
③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    )
④米酒油馍木炭头(    )
⑤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
⑥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
思维点拨
要注意多音字和形似字的正确读音:
“了”不读le,应读(li3o)。
“把”不读“把柄”的“把”b4,应读(b3)。
2.解释下列词语。
登时:________            几回回:________
脑畔上:________          鸡毛信:________
窑:________              坑:________
思维点拨
要结合上下文句理解词语含义。如“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3.给下面形近字组词。
厉(    )  搂(    )  梢(    )  捎(    )
励(    )  楼(    )  稍(    )  哨(    )
炕(    )  喘(    )  抢(    )  朴(    )
坑(    )  湍(    )  抡(    )  仆(    )
思维点拨
注意区别形近字声旁和形旁。
4.填空(每格限填一字)。
①灰尘呀莫要把我眼睛________住了。
②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③毛主席________上了天安门。
④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⑤手________黄土我不放。
⑥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思维点拨
注意动词准确、贴切地运用。“抓”和“贴”用得多么准确、形象。
5.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①千声万声呼喊你________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
③双手搂定宝塔山________
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________
思维点拨
巧妙地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句,使诗句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6.下面各句按照诗句的感情,划分节拍线和着重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思维点拨
揣摩语言,分析感情,确定轻、重读音和快、缓、停顿的节拍。
7.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延安圣地的地方色彩。请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诗句。
①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________
②延安人喜爱的衣着________
③延安人居室的装饰________
④延安人待客的食物________
思维点拨
体味抒情意境,背诵美句,找出实写的事物。
二、阅读下节诗歌,回答8—12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8.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向“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思维点拨
要注意区分比喻、比拟和夸张等修辞手法。
9.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  b.表示数量  c.表示情态  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思维点拨
按要求摘抄叠词“对号入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