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二)

指导思想: 

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2、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3、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本文课堂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汇,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朗读品味精要文段,欣赏作品,质疑探究,合作释疑,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 

(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教师小结: 

(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 

(1)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2)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观摹、评价,修改;(4)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以屏幕上修改后的情节提纲为线索,在课文中找出根据进行探讨)。 

教师小结: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 

强调: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 

阅读小说,首先应该掌握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 

学生思考: 

(1)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 

①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 

②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3)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教师小结: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二、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 

(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写; 

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 

(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