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理清文章思路,知晓联想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思路的理清。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二、 初读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 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 正音
槲树 枝柯 禀赋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葱茏茂密
生意盎然 兴味醋然 湛蓝 沁人心脾 隐瞒 如花似锦
顷刻之间 韶华灿烂 荒诞 赋予 似水流年 从容不迫
四、 研读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 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是与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从而强调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种模样”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6、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7、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8、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点题
9、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 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 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
••4、5段分别照应1、3段
3、 找一些相关的句子。
例:
a:第1段: 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第4段: 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