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2.通感
3.中华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文学家的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通感
三.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的
     创造,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说,是极具创造性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杰作。从学习该文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成功方法,提高 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文意的能力,而且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学习《自读提示》,明确学习重点。
1、请同学们读两分钟。
2、同学们自学关于作者刘鹗和《老残游记》的知识,完成一篇短文,简介刘鹗和《老残游记》,400字,独立完成。
3、学习第二段
   ①请一位学生读    ②请一位学生概括文段的两个要点:
     《明》一文的艺术特色和学习重点
      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通感,都是为了表现白妞的精湛技艺。
(三)课文研讨:
一、正面描写:
1、根据提示,找出6-9自然段。
2、听录音,或请学生朗读。
3、分层次。两层:  白妞出场——白妞说书
4、研讨“白妞出场”:
着重写了什么?外貌、动作、眼神——魅力动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可见她丰富的的内心世界和生动的表现力
5、研讨:“白妞说书”:
过程分成五步,以声音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划分层次
             显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二、通感:(成功的奥秘)
    1、学习其定义  (见自读提示)
       作用:赋无形于有形,生动可感  激发想像
2、补充钱钟书《谈艺录》中论述:
          在日常经验中,视觉、听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譬如我们说“光亮”,                                             
  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转移到声响上面,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 无                 
  分彼此。在视觉里仿佛有听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



通感 


 4、补充例子:
目光锐利   (视——触)     耳朵太长   (听——视)
笑声很甜   (听——味)     声音响亮   (听——视)
      味道很浓   (味——视)
      联系《荷塘月色》: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