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表

2022-12-06

电压表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用途和表示符号;

  2、掌握的量程、刻度方法、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正确使用并能正确地读出的示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仪器、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的读数,二是的使用.这些知识均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因此必须利用实物或挂图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重视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材介绍了四种外形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各不相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然后要向学生说明我们物理实验室用的示要求熟练掌握的.

  在实际测量电压中,要选用的量程.选用量程时,首先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对于有两个量程的要分清它们对应的刻度线所表示的电压值.这一点是学生容易错的,要通过反复练习是学生掌握.

  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首先是根据实际需要量程正确地接入电路,其次是根据选用的量程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这部分内容教学教师要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教法建议

  1.首先要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需求"状态下引入课题.例如:你家中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电子钟、电风扇等,它们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你知道它们的电压是怎样得到的吗?用什么仪表?怎样测量?

  2.接下来介绍教材图6-5、6-7形状不同、量程不同的各式.(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3.着重介绍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学生用的的量程和读数.对于选用的的量程,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着重练习有两个量程的读数.

  读数是一件认真细心做的事.要仿照教材上图6-6的表头,做一个较大的刻度盘供学生练读.

  在学生已使用过电流表的基础上,可以介绍调零知识.当指针在电路未接通时不指在零位置,需用螺丝到调节中间旋钮,直至调到指针指在零位置为止.若无法调到零位置时,读数要计入这个差值.

  4.的使用,可以按课文顺序,对每一条使用的规则,先画图说明,接着进行操作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准备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1)增大观察对象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如用大型电表,利用幻灯放大,布线分开适当距离等,利用活动指针练习读数.

  (2)提高仪器放置的位置,尽可能使每给学生都能看到.

  建议自制一些试教板,将部件安放在试教板上,竖直地挂起来,边讲边操作.

  最后将的使用根电流表的使用进行对比,做出小结.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要选择量程;②都要在弄清最小刻度值后再度数;③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它们的不同点是,:①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要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个极上,而在被测量范围内,可以这样连接.

  使用多个量程的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先用哪个量程试触,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课深化使用的知识.试触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的试触做一次示范.告诉学生,试触时宜用单根导线从侧面试触,这样可在看到指针偏转超出最大刻度时立即移开导线.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的使用,的使用包括的读数和的连接.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分析

  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加深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在介绍了之后,要把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

  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

  3.教师示范连接,侧小灯泡两端电压.

  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1种类2原理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1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

电压表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用途和表示符号;

  2、掌握的量程、刻度方法、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正确使用并能正确地读出的示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仪器、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的读数,二是的使用.这些知识均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因此必须利用实物或挂图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重视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材介绍了四种外形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各不相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然后要向学生说明我们物理实验室用的示要求熟练掌握的.

  在实际测量电压中,要选用的量程.选用量程时,首先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对于有两个量程的要分清它们对应的刻度线所表示的电压值.这一点是学生容易错的,要通过反复练习是学生掌握.

  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首先是根据实际需要量程正确地接入电路,其次是根据选用的量程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这部分内容教学教师要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教法建议

  1.首先要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需求"状态下引入课题.例如:你家中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电子钟、电风扇等,它们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你知道它们的电压是怎样得到的吗?用什么仪表?怎样测量?

  2.接下来介绍教材图6-5、6-7形状不同、量程不同的各式.(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3.着重介绍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学生用的的量程和读数.对于选用的的量程,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着重练习有两个量程的读数.

  读数是一件认真细心做的事.要仿照教材上图6-6的表头,做一个较大的刻度盘供学生练读.

  在学生已使用过电流表的基础上,可以介绍调零知识.当指针在电路未接通时不指在零位置,需用螺丝到调节中间旋钮,直至调到指针指在零位置为止.若无法调到零位置时,读数要计入这个差值.

  4.的使用,可以按课文顺序,对每一条使用的规则,先画图说明,接着进行操作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准备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1)增大观察对象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如用大型电表,利用幻灯放大,布线分开适当距离等,利用活动指针练习读数.

  (2)提高仪器放置的位置,尽可能使每给学生都能看到.

  建议自制一些试教板,将部件安放在试教板上,竖直地挂起来,边讲边操作.

  最后将的使用根电流表的使用进行对比,做出小结.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要选择量程;②都要在弄清最小刻度值后再度数;③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它们的不同点是,:①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要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个极上,而在被测量范围内,可以这样连接.

  使用多个量程的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先用哪个量程试触,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课深化使用的知识.试触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的试触做一次示范.告诉学生,试触时宜用单根导线从侧面试触,这样可在看到指针偏转超出最大刻度时立即移开导线.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的使用,的使用包括的读数和的连接.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分析

  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加深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在介绍了之后,要把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

  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

  3.教师示范连接,侧小灯泡两端电压.

  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1种类2原理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1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流

电压表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用途和表示符号;

  2、掌握的量程、刻度方法、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正确使用并能正确地读出的示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仪器、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的读数,二是的使用.这些知识均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因此必须利用实物或挂图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重视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材介绍了四种外形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各不相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然后要向学生说明我们物理实验室用的示要求熟练掌握的.

  在实际测量电压中,要选用的量程.选用量程时,首先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对于有两个量程的要分清它们对应的刻度线所表示的电压值.这一点是学生容易错的,要通过反复练习是学生掌握.

  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首先是根据实际需要量程正确地接入电路,其次是根据选用的量程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这部分内容教学,教师要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教法建议

  1.首先要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需求"状态下引入课题.例如:你家中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电子钟、电风扇等,它们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你知道它们的电压是怎样得到的吗?用什么仪表?怎样测量?

  2.接下来介绍教材图6-5、6-7形状不同、量程不同的各式.(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3.着重介绍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学生用的的量程和读数.对于选用的的量程,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着重练习有两个量程的读数.

  读数是一件认真细心做的事.要仿照教材上图6-6的表头,做一个较大的刻度盘供学生练读.

  在学生已使用过电流表的基础上,可以介绍调零知识.当指针在电路未接通时不指在零位置,需用螺丝到调节中间旋钮,直至调到指针指在零位置为止.若无法调到零位置时,读数要计入这个差值.

  4.的使用,可以按课文顺序,对每一条使用的规则,先画图说明,接着进行操作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准备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1)增大观察对象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如用大型电表,利用幻灯放大,布线分开适当距离等,利用活动指针练习读数.

  (2)提高仪器放置的位置,尽可能使每给学生都能看到.

  建议自制一些试教板,将部件安放在试教板上,竖直地挂起来,边讲边操作.

  最后将的使用根电流表的使用进行对比,做出小结.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要选择量程;②都要在弄清最小刻度值后再度数;③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它们的不同点是,:①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要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个极上,而在被测量范围内,可以这样连接.

  使用多个量程的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先用哪个量程试触,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课深化使用的知识.试触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的试触做一次示范.告诉学生,试触时宜用单根导线从侧面试触,这样可在看到指针偏转超出最大刻度时立即移开导线.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的使用,的使用包括的读数和的连接.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 分析

  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加深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在介绍了之后,要把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

  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

  3.教师示范连接,侧小灯泡两端电压.

  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1种类2原理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1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流

电压表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用途和表示符号;

  2、掌握的量程、刻度方法、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正确使用并能正确地读出的示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仪器、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的读数,二是的使用.这些知识均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因此必须利用实物或挂图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重视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材介绍了四种外形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各不相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然后要向学生说明我们物理实验室用的示要求熟练掌握的.

  在实际测量电压中,要选用的量程.选用量程时,首先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对于有两个量程的要分清它们对应的刻度线所表示的电压值.这一点是学生容易错的,要通过反复练习是学生掌握.

  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首先是根据实际需要量程正确地接入电路,其次是根据选用的量程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这部分内容教学,教师要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教法建议

  1.首先要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需求"状态下引入课题.例如:你家中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电子钟、电风扇等,它们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你知道它们的电压是怎样得到的吗?用什么仪表?怎样测量?

  2.接下来介绍教材图6-5、6-7形状不同、量程不同的各式.(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3.着重介绍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学生用的的量程和读数.对于选用的的量程,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着重练习有两个量程的读数.

  读数是一件认真细心做的事.要仿照教材上图6-6的表头,做一个较大的刻度盘供学生练读.

  在学生已使用过电流表的基础上,可以介绍调零知识.当指针在电路未接通时不指在零位置,需用螺丝到调节中间旋钮,直至调到指针指在零位置为止.若无法调到零位置时,读数要计入这个差值.

  4.的使用,可以按课文顺序,对每一条使用的规则,先画图说明,接着进行操作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准备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1)增大观察对象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如用大型电表,利用幻灯放大,布线分开适当距离等,利用活动指针练习读数.

  (2)提高仪器放置的位置,尽可能使每给学生都能看到.

  建议自制一些试教板,将部件安放在试教板上,竖直地挂起来,边讲边操作.

  最后将的使用根电流表的使用进行对比,做出小结.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要选择量程;②都要在弄清最小刻度值后再度数;③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它们的不同点是,:①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要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个极上,而在被测量范围内,可以这样连接.

  使用多个量程的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先用哪个量程试触,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课深化使用的知识.试触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的试触做一次示范.告诉学生,试触时宜用单根导线从侧面试触,这样可在看到指针偏转超出最大刻度时立即移开导线.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的使用,的使用包括的读数和的连接.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 分析

  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加深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在介绍了之后,要把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

  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

  3.教师示范连接,侧小灯泡两端电压.

  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1种类2原理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1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流

电压表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用途和表示符号;

  2、掌握的量程、刻度方法、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正确使用并能正确地读出的示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仪器、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的读数,二是的使用.这些知识均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因此必须利用实物或挂图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重视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材介绍了四种外形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各不相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然后要向学生说明我们物理实验室用的示要求熟练掌握的.

  在实际测量电压中,要选用的量程.选用量程时,首先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对于有两个量程的要分清它们对应的刻度线所表示的电压值.这一点是学生容易错的,要通过反复练习是学生掌握.

  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首先是根据实际需要量程正确地接入电路,其次是根据选用的量程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这部分内容教学,教师要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教法建议

  1.首先要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需求"状态下引入课题.例如:你家中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电子钟、电风扇等,它们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你知道它们的电压是怎样得到的吗?用什么仪表?怎样测量?

  2.接下来介绍教材图6-5、6-7形状不同、量程不同的各式.(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3.着重介绍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学生用的的量程和读数.对于选用的的量程,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着重练习有两个量程的读数.

  读数是一件认真细心做的事.要仿照教材上图6-6的表头,做一个较大的刻度盘供学生练读.

  在学生已使用过电流表的基础上,可以介绍调零知识.当指针在电路未接通时不指在零位置,需用螺丝到调节中间旋钮,直至调到指针指在零位置为止.若无法调到零位置时,读数要计入这个差值.

  4.的使用,可以按课文顺序,对每一条使用的规则,先画图说明,接着进行操作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准备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1)增大观察对象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如用大型电表,利用幻灯放大,布线分开适当距离等,利用活动指针练习读数.

  (2)提高仪器放置的位置,尽可能使每给学生都能看到.

  建议自制一些试教板,将部件安放在试教板上,竖直地挂起来,边讲边操作.

  最后将的使用根电流表的使用进行对比,做出小结.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要选择量程;②都要在弄清最小刻度值后再度数;③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它们的不同点是,:①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要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个极上,而在被测量范围内,可以这样连接.

  使用多个量程的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先用哪个量程试触,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课深化使用的知识.试触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的试触做一次示范.告诉学生,试触时宜用单根导线从侧面试触,这样可在看到指针偏转超出最大刻度时立即移开导线.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的使用,的使用包括的读数和的连接.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 分析

  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加深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在介绍了之后,要把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

  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

  3.教师示范连接,侧小灯泡两端电压.

  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1种类2原理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1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流

电压表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电压表的使用.

  2、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的实验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从知识上看,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是电压、电压表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该节课实验活动,进一步熟练掌握电压表的使用,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有进一步认识,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发现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通过本节实验活动,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的目的.

  从技能上看,本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地识别电路和组成电路,选择量程,进行接线操作,读取数据,完成正确使用电压表的各种技能训练.这些技能的训练,是初中电学实验共有的,它是电学实验的基础.

  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习惯来看,本实验是学生做的第二个实验,对实验数据的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草率,不弄虚作假;电路接线完毕,闭合开关之前,需要检查一遍电路;对没有把握的电路接通,应采用瞬时试触的办法等,都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任务很重,具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突破和落实.

  一、课堂教学组织

  1.做好组织工作.保持安静、有秩序的环境是商号实验课的必要条件.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对实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上课一开始,便有一个良好秩序的开端.实验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应该使每个学生有尽可能的动手机会.

  2.对各小组的器材预先做好检查,要准备一些备用器材,使教师不至于忙于排除器材的故障,而影响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3.通过提问,对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做一次简单回顾.

  4.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要进行示范操作,以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示范操作应做到:

  (1)要提高示范操作的可见度,把所有器材都展示在竖直面上,是这些器材的布置、示范操作动作,都能被学生看的一清二楚.

  (2)教师的示范不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教师走一步,学生跟一步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无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把教师的示范操作,与理顺学生在实验中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等目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全领会的情况下,在独立地进行系统的操作.

  (3)教师的示范操作及讲解的内容,事先要有全面的设计.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①     连线的先后次序;

  ②     接线的技能,即把松散的多股线用手指搓成一条,把线的端头沿顺时针方向绕在接线柱的螺丝上等等.

  ③读数要客观(可把电压表读数按真实情况模拟放大,全班共同读数),当测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和各部分电压之和不严格相等时,要实事求是,可以告诉学生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这是正常的,但不必介绍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④连线完毕,按接线的思路检查一遍电路,再闭合开关;

  ⑤对没有把握的电路,用试触的办法,试探接通电路;

  ⑥合理换用量程;

  ⑦正确选用“+”、“-”接线柱;

  ⑧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使其恢复原状.

  示凡是按实验步骤进行的,但应注意把以上有关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交叉融合在一起,穿插在各个有关的实验步骤中讲解,以求通过示范,达到清晰实验思路、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实验良好习惯等目的.

  二、实验顺序建议:

  1.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电压,两节干电池串联、并联的电压,把所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2.分别按图1甲、乙、丙电路连接导线,每次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计下电压表的示数U1、U2、 U.每次读数后都应及时断开开关,把所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3.分别按图2甲、乙电路连接导线,每次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计下电压表的示数U1、U2.每次读数后都应及时断开开关,把所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4.根据以上三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归纳出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           ,并联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

  .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                 .

  (3)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

  由于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除此之外,对操作技能方面的情况,也要做一个小结;其中有属于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如实事求是、细心认真合坚持探索.

  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巩固易学的知识(串联电路中的电压).三个相同灯泡串联后,由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串联的各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故每隔灯泡两端的电压只占总电压的1/3,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降低,达不到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因此灯泡会暗.教师课以演示用两节干电池串联成电池组,先后与一只、两只串联的和三只串联的“2.5V, 0.3A”的小灯泡连接,观察它们亮度的变化,并分别测量它们的电压.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连接电压表、使用电压表测某段电路的电压,通过记录数据的分析,归纳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关系.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分析

  1.让学生首先用电压表测电池电压,是为了教会学生在今后使用电池时,通过测量进行鉴别特别是否使用过一段时间的旧电池, 还是新电池.

  2.两个灯泡串联时,测总电压与每一个灯泡电压之和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测出数据后,注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出总电压与每一个灯泡电压之和的关系,不要教师代替.

  3.对于并联电路,学生感到困难的是连接电路,而不是测量.所以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想一想、试一试的机会,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代替.

  4.设计表格,认真记录数据,整理实验报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规范要求.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扩展实验:研究混联电路总电压和各支路电压的关系

  【组织】小组

  【流程】

  设计实验电路

  设计记录表格

  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于串、并两电路中电压关系进行比较.

电压表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电压表的使用.

  2、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的实验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从知识上看,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是电压、电压表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该节课实验活动,进一步熟练掌握电压表的使用,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有进一步认识,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发现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通过本节实验活动,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的目的.

  从技能上看,本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地识别电路和组成电路,选择量程,进行接线操作,读取数据,完成正确使用电压表的各种技能训练.这些技能的训练,是初中电学实验共有的,它是电学实验的基础.

  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习惯来看,本实验是学生做的第二个实验,对实验数据的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草率,不弄虚作假;电路接线完毕,闭合开关之前,需要检查一遍电路;对没有把握的电路接通,应采用瞬时试触的办法等,都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任务很重,具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突破和落实.

  一、课堂教学组织

  1.做好组织工作.保持安静、有秩序的环境是商号实验课的必要条件.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对实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上课一开始,便有一个良好秩序的开端.实验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应该使每个学生有尽可能的动手机会.

  2.对各小组的器材预先做好检查,要准备一些备用器材,使教师不至于忙于排除器材的故障,而影响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3.通过提问,对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做一次简单回顾.

  4.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要进行示范操作,以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示范操作应做到:

  (1)要提高示范操作的可见度,把所有器材都展示在竖直面上,是这些器材的布置、示范操作动作,都能被学生看的一清二楚.

  (2)教师的示范不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教师走一步,学生跟一步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无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把教师的示范操作,与理顺学生在实验中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等目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全领会的情况下,在独立地进行系统的操作.

  (3)教师的示范操作及讲解的内容,事先要有全面的设计.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①     连线的先后次序;

  ②     接线的技能,即把松散的多股线用手指搓成一条,把线的端头沿顺时针方向绕在接线柱的螺丝上等等.

  ③读数要客观(可把电压表读数按真实情况模拟放大,全班共同读数),当测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和各部分电压之和不严格相等时,要实事求是,可以告诉学生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这是正常的,但不必介绍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④连线完毕,按接线的思路检查一遍电路,再闭合开关;

  ⑤对没有把握的电路,用试触的办法,试探接通电路;

  ⑥合理换用量程;

  ⑦正确选用“+”、“-”接线柱;

  ⑧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使其恢复原状.

  示凡是按实验步骤进行的,但应注意把以上有关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交叉融合在一起,穿插在各个有关的实验步骤中讲解,以求通过示范,达到清晰实验思路、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实验良好习惯等目的.

  二、实验顺序建议:

  1.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电压,两节干电池串联、并联的电压,把所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2.分别按图1甲、乙、丙电路连接导线,每次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计下电压表的示数U1、U2、 U.每次读数后都应及时断开开关,把所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3.分别按图2甲、乙电路连接导线,每次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计下电压表的示数U1、U2.每次读数后都应及时断开开关,把所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4.根据以上三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归纳出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           ,并联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

  .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                 .

  (3)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

  由于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除此之外,对操作技能方面的情况,也要做一个小结;其中有属于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如实事求是、细心认真合坚持探索.

  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巩固易学的知识(串联电路中的电压).三个相同灯泡串联后,由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串联的各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故每隔灯泡两端的电压只占总电压的1/3,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降低,达不到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因此灯泡会暗.教师课以演示用两节干电池串联成电池组,先后与一只、两只串联的和三只串联的“2.5V, 0.3A”的小灯泡连接,观察它们亮度的变化,并分别测量它们的电压.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连接电压表、使用电压表测某段电路的电压,通过记录数据的分析,归纳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关系.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分析

  1.让学生首先用电压表测电池电压,是为了教会学生在今后使用电池时,通过测量进行鉴别特别是否使用过一段时间的旧电池, 还是新电池.

  2.两个灯泡串联时,测总电压与每一个灯泡电压之和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测出数据后,注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出总电压与每一个灯泡电压之和的关系,不要教师代替.

  3.对于并联电路,学生感到困难的是连接电路,而不是测量.所以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想一想、试一试的机会,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代替.

  4.设计表格,认真记录数据,整理实验报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规范要求.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扩展实验:研究混联电路总电压和各支路电压的关系

  【组织】小组

  【流程】

  设计实验电路

  设计记录表格

  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于串、并两电路中电压关系进行比较.

电压表 篇8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 填写。

  板书: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Rx=〉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2)进行实验讲评,表扬实验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指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全体及当事人。(注意:应以表扬为主。)

  (3)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4.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四)说明: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压表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属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本节的重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接线并且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是难点所在.

  教法建议

  本节拟采用先讨论,后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学习.

  考虑到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地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

  (1)怎样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值?电路图是什么?

  (2)需测哪些物理量?

  (3)怎么算出电阻?这个算出的值有误差吗?

  (4)怎么减小误差?

  (5)怎么才会取得多组数据.

  按以上思维过程,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变用器去改变待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及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变阻器也就呼之欲出了,突出了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中心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  新课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  变形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电压表 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

  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

  (2)欧姆定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

  本节课将通过分组实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实验原理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实验电路。

  问:(1)采用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方便地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学生分组实验的注意事项:

  (1)为便于实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实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实验,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察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实验。

  (4)其它注意事项同往常一样。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请几个实验组的同学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讨论:

  (1)观察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

  (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了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巩固知识

  1.有的同学根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

  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课本习题。

  3.预习: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和电压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曹广建)

  【评析】

  这个实验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讲课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以后的应用也比较多,因此要进一步强调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和用这个方法测电阻的实用性。

  2.要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实验中要向学生说明自己联好电路后一定要经过教师检查方可按下电键实验。

  4.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电阻值不随U,I变的物理实质,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强调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不要犯电阻的大小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的错误。

电压表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属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本节的重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接线并且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是难点所在.

  教法建议

  本节拟采用先讨论,后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学习.

  考虑到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地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

  (1)怎样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值?电路图是什么?

  (2)需测哪些物理量?

  (3)怎么算出电阻?这个算出的值有误差吗?

  (4)怎么减小误差?

  (5)怎么才会取得多组数据.

  按以上思维过程,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变用器去改变待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及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变阻器也就呼之欲出了,突出了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中心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  新课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  变形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电压表 篇12

  (北京市第八中学 章浩武)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2.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

  (三)教具

  教学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学生电压表每两人一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2)你怎样知道一只电表是电流表,在使用电流表前,要观察了解哪些内容?

  2.引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测量电压的仪器。它叫电压表。

  (出示几种电压表)

  电压表和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方面,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采取跟电流表对比的方法,来学电压表。

  3.进行新课

  出示几块电表,其中有电流表、电压表,请一位学生上来挑出哪些是电压表,然后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些电表是电压表?(看表盘上标的安母V)

  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是电压表。电压表的种类也很多,有教学用电压表和学生用电压表,从测量范围来看,有伏特表、毫伏表、微伏表(介绍它们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板书:<一、电压表

  1.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叫电压表。

  2.常用的电压表是伏特表。>

  提问:通过观察教学电压表,你可以知道哪些有关内容?

  (要求知道: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的位置。)

  利用投影幻灯或做演示实验,练习电压表读数。读数之前,先复习在电流表读数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的(要求:先说出电压表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最后从指针位置说出电压表的示数)。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学生用电压表,并用投影幻灯片配合,请同学回答学生用电压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要求:在学习学生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推理,学生能回答出下列几点:

  量程:它有两个量程。若用“+”(或“-”)和“3”两个接线柱,量程是3伏。若用“+”(或“-”)和“15”两个接线柱,量程是15伏。

  最小刻度值:量程是3伏时,要看下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要看上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5伏。

  零刻线的位置。)

  用投影幻灯片练习学生用电压表的读数(要求:读数过程要有序,先说出所用量程,再认出最小刻度值,最后说出指针表示的是多少伏)。

  板书<二、电压表的示数

  1.使用前,先要观察电压表。

  2.电压表读数方法同电流表。

  3.学生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量程是3伏时,最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最小刻度值是0.5伏。>

  在复习电流表使用规则的基础上,边演示,边讲授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并且对比它跟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三、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利用幻灯,将一只灯泡、开关、电源和电压表的模拟元件放在投影幻灯的平台上,用粗线代表导线,边讲边接电路)。

  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提问:电压表的接线柱旁边刻有“+”、“-”号,为什么这样做?若接线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提问: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学生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大、小量程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选用量程的方法与电流表相同。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电源的电压。>

  练习:先画出电路图,再在电学示教板上接入电压表(全体同学都画出电路图,请一位同学在示教板上接线)。

  (1)把一个灯泡接入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1、L2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L1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辅导学生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符号。

  4.小结

  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表格如下:

  (也可由学生课下归纳,作好小结。)

  (四)说明

  1.电压表是在学习了电流表之后讲授的,这两个电表的不同点明显,相同点也清楚。因此,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是有好处的。

  2.这堂课的难点是怎样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求教师做好示范,还要学生多练才行。

电压表 篇13

  (北京101中学 张宁谋)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认识电压表,掌握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三)[教学重点]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四)[教学方法]

  在实验中边讲边观察,并作简单的测试实验。

  (五)[教具]

  演示用电压表,表盘模型(自制)。

  每小组一套的器材和仪表有:学生电压表,干电池(一节)、开关及导线。

  (六)[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教师阐述:由上节课知道,导体两端有电压时,导体中才能形成电流。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用电流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值用什么仪表测出呢?用电压表。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大型演示用电压表,并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电压表。从表面上看,它的外形和电流表差不多,所以只能从表盘上的符号进行识别。电压表的符号是

  1.外形结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其中一个接线柱是共用接线柱,标有“+”(或“-”),另两个接线柱标有“3”和“15”这是“-”(或“+”)。使用时每次只能用两个接线柱,若用“-”及“3”(或“-”及“3”)则量程为3V,若用“+”及“15”(或“-”及“15”)则量程为15V。使用时只能用正、负两个接线柱。

  通常零刻度在刻度表的左边,指针指“0”是电压为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电路两端有电压,所指数字即为电压值。

  2.表盘读法:两个量程。

  (1)表盘读数需和接线柱所示量程相吻合。

  (2)确认每大格和每小格的电压值。选用0~3V量程时,每大格为1V,每小格为0.1V。选用0~15V量程时,每大格为5V,每小格为0.5V。

  读出图1表盘上的电压值。

  (3)用表盘模型进行读数练习。

  ①教师选定量程,并移动指针于不同位置,学生读出电压值。

  ②教师给出电压值,让学生选择适当量程,并正确移动指针至正确位置。

  3.使用规则

  (1)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电路两端并联。因为电压表是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电压,所以电压表正负两个接线柱必须和这段电路两端相接,即跟被测导体并联。

  (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

  (3)选择适当量程。对被测电压进行估测或试触,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两个量程都能正确测出电压值,则应换接小量程,可使读数更精确)。

  (三)巩固新课

  1.用电压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当电池的电压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时,电压表可以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这时电压表测出的是电池的电压。

  按照教科书第79页图6-11电路测干电池的电压时,强调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量程先用0~15V,后改为0~3V。

  2.完成教科书第78页练习1、2两题。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三、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为下节课分组实验作准备。

  (七)[板书设计 ]

  二、电压表

  1.电压表:测量电压的仪表

  2.表盘读法

  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将教科书第77页图6-8画在黑板上)

电压表 篇14

  (北京市第八中学 章浩武)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2.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

  (三)教具

  教学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学生电压表每两人一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2)你怎样知道一只电表是电流表,在使用电流表前,要观察了解哪些内容?

  2.引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测量电压的仪器。它叫电压表。

  (出示几种电压表)

  电压表和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方面,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采取跟电流表对比的方法,来学电压表。

  3.进行新课

  出示几块电表,其中有电流表、电压表,请一位学生上来挑出哪些是电压表,然后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些电表是电压表?(看表盘上标的安母V)

  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是电压表。电压表的种类也很多,有教学用电压表和学生用电压表,从测量范围来看,有伏特表、毫伏表、微伏表(介绍它们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板书:<一、电压表

  1.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叫电压表。

  2.常用的电压表是伏特表。>

  提问:通过观察教学电压表,你可以知道哪些有关内容?

  (要求知道: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的位置。)

  利用投影幻灯或做演示实验,练习电压表读数。读数之前,先复习在电流表读数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的(要求:先说出电压表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最后从指针位置说出电压表的示数)。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学生用电压表,并用投影幻灯片配合,请同学回答学生用电压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要求:在学习学生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推理,学生能回答出下列几点:

  量程:它有两个量程。若用“+”(或“-”)和“3”两个接线柱,量程是3伏。若用“+”(或“-”)和“15”两个接线柱,量程是15伏。

  最小刻度值:量程是3伏时,要看下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要看上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5伏。

  零刻线的位置。)

  用投影幻灯片练习学生用电压表的读数(要求:读数过程要有序,先说出所用量程,再认出最小刻度值,最后说出指针表示的是多少伏)。

  板书<二、电压表的示数

  1.使用前,先要观察电压表。

  2.电压表读数方法同电流表。

  3.学生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量程是3伏时,最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最小刻度值是0.5伏。>

  在复习电流表使用规则的基础上,边演示,边讲授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并且对比它跟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三、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利用幻灯,将一只灯泡、开关、电源和电压表的模拟元件放在投影幻灯的平台上,用粗线代表导线,边讲边接电路)。

  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提问:电压表的接线柱旁边刻有“+”、“-”号,为什么这样做?若接线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提问: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学生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大、小量程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选用量程的方法与电流表相同。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电源的电压。>

  练习:先画出电路图,再在电学示教板上接入电压表(全体同学都画出电路图,请一位同学在示教板上接线)。

  (1)把一个灯泡接入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1、L2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L1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辅导学生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符号。

  4.小结

  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表格如下:

  (也可由学生课下归纳,作好小结。)

  (四)说明

  1.电压表是在学习了电流表之后讲授的,这两个电表的不同点明显,相同点也清楚。因此,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是有好处的。

  2.这堂课的难点是怎样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求教师做好示范,还要学生多练才行。

电压表 篇15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使用电压表。

  2.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电压表

  (四)[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

  (五)[教具]

  电压表一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两个,干电池二个,电池夹二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学生复述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二)新课教学

  实验前仍需强调接线柱的正确使用,量程的选择、指针调零以及连接电路的要求等注意事项。

  1.测电源电压

  (1)分别测出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值,并记下数值(教科书第79页图6-11)。

  (2)把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测总电压,并记下电压值(教科书第79页图6-12)。

  (3)把两节干电池并联起来测总电压,并记下电压值(教科书第79页图6-13)。

  (4)对测量值进行比较小结。

  1

  2.测串联电路的电压

  (1)按图1所示连好灯l1和l2的串联电路,并在图中标出电流方向。

  (2)把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在a、b两点,闭合开关,测出l1两端电压u1并把它记录下来。

  (3)断开开关,拆下电压表,再把两个接线柱先后分别接在c、d两点和a、d两点,分别测出灯l2两端电压u2,l1和l2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uad,把测量值分别填入表2中。

  2 

  (4)分析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跟各段电路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5)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段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3.测并联电路的电压

  (1)按图2所示连好灯l1和l2的并联电路,并在图中标明电流方向。

  (2)把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l1、l2和ab两端相接,分别测出l1、l2及ab间的电压,把测量值填入表3中。

  3 

  (3)分析电压值u1、u2、uab,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4)结论: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三)巩固新课

  引导学生解答教科书第81页习题第6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80页习题1~5题。

  (七)[板书设计]

  三、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

  1.测电池的电压

  画出表1。

  2.测串联电路的电压

  画出图6-3-1和表2。

  3.测并联电路的电压

  画出图6-3-2和表3。